白居易
【生卒】:772—846
【介绍】:
唐代诗人兼思想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邦(今属陕西渭南)人。进士出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一度贬充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后升刑部尚书。著有《白氏长庆集》,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白居易集》行世。其法律思想在正统法律思想基础上时有发挥,主要观点有:(1)刑礼迭相为用。他针对唐中期形势,不主张在任何情况下都拘泥于以礼为先,认为“刑行而后礼立,礼立而后道生”。刑礼应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主张以“理乱之深浅”处理刑礼关系。(2)反对恢复肉刑。他认为“肉刑可废不可复”,指出恢复肉刑是“反今之宜,复古之制”,主张肉刑的废立应“适时变,顺人情”。(3)犯罪原因论。他认为犯罪产生于贫困:“贫困思邪而多罪”;主张解决犯罪问题必“富其人,崇其教,开其廉耻之路,塞其冤滥之门”。(4)刑政适中观。他主张在立法与执法中“理大罪,赦小过”,“政包宽猛,法有弛张”,做到“举其纲于长吏,疏其网于朝官”。(5)重视法学与吏治。他主张“悬法学为上科”,重视法官的选任。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贤良者,考核合格方可充任法官。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呢 刘邦樊哙是什么关系
- 刘邦樊哙 影视形象刘邦和樊哙是同乡,樊哙是个屠狗卖狗肉的人,刘邦也好不到那里去,游手好闲过很长时间,后来才当了个亭长。早年时候,刘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范雎受袍
-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描绘的历史故事题材中,范雎受袍是艺术家所喜欢表现的,因情节有趣。画面表现为二人站立,中间放袍一人弯腰授袍
-
- 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 人称诡辩家的公孙龙,与庄子辩论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词穷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