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勒利克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2 12:12:1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作品】:茫茫的草地上,奶牛在吃草,马儿在奔跑。那里还有一堵古老的石头墙。那堵墙,离谷仓和马车棚不远。墙里居住着爱谈天儿的田鼠一家。
但是后来农夫搬走了,马车棚空了,谷仓也空了。冬天已经不远,小田鼠们开始采集玉米、干果、小麦和稻谷。他们日日夜夜忙碌着。
但是,菲勒利克除外。
“菲勒利克,你为什么不干活?”
“我在干呀,”菲勒利克说,“我正在为寒冷而黑暗的冬天采集阳光呢。”
天冷了,星光照耀着草地。他们看到菲勒利克仍坐在那里。他们问:“现在为什么不干呢,菲勒利克?”
“我在采集色彩,”菲勒利克简单地回答说,“因为冬天一片灰暗,太单调了。”
过了一会儿,菲勒利克好像要睡着了。“你正在做梦吗,菲勒利克?”
菲勒利克说:“噢,不,我在采集故事,因为冬天很长,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聊天资料。”
冬天来了,当第一场雪下来后,五只小田鼠躲进了石头墙里面。
他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说着傻狐狸和傻猫的故事。
但是慢慢地,他们吃掉了大部分干果和浆果,稻谷吃光了,玉米也吃光了。
石墙里冷极了,没有谁愿意再聊天。
接着他们想起,菲勒利克曾经说过他采集了阳光、色彩和故事。
“你采集的东西呢,菲勒利克?”他们问。
“你们闭上眼睛,”菲勒利克说着,爬上了一块大石头,“现在,我就给你们阳光。你们感觉到没有?太阳光一片金黄……”
在菲勒利克说到太阳的时候,四只小田鼠开始感到有了一点儿暖意。
这暖意来自菲勒利克的声音!
这是一种魔力吗?
“那么色彩呢,菲勒利克?”他们渴望地问。
“你们再闭上眼睛。”菲勒利克说。接着,他对他们讲起蓝色的长春花,红色的罂粟花,黄色的麦穗和绿色的果树叶子,于是在他们的头脑当中,好像真的出现了这些充满色彩的东西。
“那么故事呢,菲勒利克?”
菲勒利克清清喉咙,等了一小会儿,接着好像登台表演似的说了起来:
“谁撒下雪花?谁融化了冰?谁变坏了天气?谁能变好它?
“谁在六月种下了四叶苜蓿?
“谁弄黑了白天?谁拨明了月亮?
“五只小田鼠生活在天空中,
“五只小田鼠……像你和我。
“最早是春天从阵雨中回来,
“跟着来的是夏天,鲜花开放,
“接着是秋天,等着核桃和麦子,
“最后是冬天……等着严寒走近。
“我们不是幸运地经历了四个季节?
“想一年中一个季节太少……
“四个季节太多!”
当菲勒利克说完,他们全都鼓起掌来。“菲勒利克,”他们说,“你真是一个诗人!”
菲勒利克脸红了,他向大家鞠了一躬,羞涩地说:“谢谢!”
(楼飞甫 译)
【赏析】:
这是一篇闪耀着诗意光芒的美丽童话。
冬天即将来临,农夫、奶牛和马儿都歇息了,那边的小田鼠们开始忙碌起来了,他们采集食物准备过冬哩。唯独小田鼠菲勒利克是个“另类”,他一点活也不干,既不帮忙采集玉米、干果,也不帮忙采集小麦和稻谷。当小伙伴们问他“为什么不干活”时,菲勒利克振振有词的回答真是妙不可言:
当小鼠们都在为储备过冬的食物忙碌的时候,菲勒利克说他在“采集阳光”!
当星光照耀冷冽的草地的时候,菲勒利克说他在“采集色彩”!
当夜色覆盖似睡非睡的菲勒利克时,菲勒利克说他在“采集故事”!
“采集”这个动词与其说是上文的“采集玉米、千果、小麦和稻谷”的沿袭,不如说是作者精心推敲的结果。“采集”一旦与“阳光”、“色彩”、“故事”(尤其是前两个名词)组合,便产生了奇妙的美学效应。菲勒利克的“采集”,是用眼睛观察大自然,用心灵聆听大自然。他从事的是精神生产。
在金秋的茫茫草地采集阳光,在星光照耀的草地采集色彩,在梦乡的边上采集故事,是一道道多么优美的风景线啊!
日本作家安房直子有一篇题为《天蓝色的转椅》的童话,详细地描写了风的孩子采集色彩的过程。风的孩子采集的是天空的颜色。当阳光照射原野时,他将一块雪白的手绢摊在草上,用一顶玻璃帽遮住阳光,于是,白白的手绢上,挂着了一道小小的虹。风的孩子忙不迭地用笔蘸着虹的颜色,往瓶子里装。蘸着虹的蓝地方,就采集到了天空的蓝色;蘸着虹的紫地方,就采集到了紫色……多么令人心醉神迷的采集啊!
美国作家里昂尼显然另辟蹊径,他把小田鼠菲勒利克对阳光、色彩、故事的采集过程完全省略,留下了可供想象的空白。作品直奔主题——当寒风呼呼,大雪飘飘时,小田鼠菲勒利克给过冬的小伙伴们展示了他采集的阳光、色彩和故事,顿时,小田鼠们寒冷的家陡生暖意,陡添色彩,而吟诵有关一年四季的叙事诗,也在小田鼠们的心田开出了灿烂的花儿……
显然,小田鼠们采集的玉米、干果、小麦和稻谷,是物质食粮,而他们的同伴菲勒利克采集的阳光、色彩和故事,是精神食粮。只有同时拥有物质和精神食粮的家园,才是温暖而又充满生机的家园。尤其是当物质匮乏的时候(田鼠们“吃掉了大部分的干果和浆果,稻谷吃光了,玉米也吃光了”),精神便是生命的一道底线了!
波尔·阿札尔说:“童话——明亮的、深邃的、美丽的水镜。在这清澈见底的深水中,蕴藏着几千年的人类的经验。”(《书·儿童·成人》)《菲勒利克》借一只小田鼠在寒冷的冬日里给别人带来阳光、色彩和故事的童话,表达了人类守望精神家园的愿景。
阳光,是从天空奔泻而下的七彩瀑布;色彩,是组成世间万事万物的颜色;故事呢,则是连缀过去、现在、未来的虹。阳光、色彩、故事,流入菲勒利克心灵(“采集”于心),又流出菲勒利克的心灵,诗意像风一样拂面而来,弥散开去……
难怪被诗意浇灌得心花怒放的小田鼠们称赞菲勒利克说:“你真是一个诗人!”
从这个审美向度上瞻望,《菲勒利克》本身也是一首诗,一首童话诗啊!
(戴达)
-
- 皋陶制典的故事
- 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