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骜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10 14:50:5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蒙骜
别名:蒙傲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齐国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夺韩二城,设立三川郡夺魏二十城,设立东郡
官职:上卿

人物生平
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割让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巩二城给秦国,秦国设置三川郡(治今河南洛阳东北)。而《史记·蒙恬列传》则记载,是蒙骜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二城而设置三川郡。 秦国设置三川郡后,其疆界到达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派蒙骜率军攻打赵国,平定太原。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骜率军攻克魏国的高都(今山西晋城)、汲县。继而攻打赵国的榆次(今属山西)、新城(今山西朔州南)、狼孟(今山西阳曲),一共夺取三十七座城池(《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为秦庄襄王二年)。 同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攻打秦国,在黄河以南打败秦军,击退蒙骜 ,于是魏无忌等军解兵撤离。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李斯为舍人,蒙骜和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同年,秦国攻占赵国的晋阳 (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晋阳反叛秦国,蒙骜率军平定叛乱。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池。 同年十月,蒙骜攻打魏国的氏篸、有诡二城。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骜攻取氏篸和有诡。同年三月,蒙骜撤军而回。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无忌去世的消息后,于是派蒙骜再次率军攻打魏国。蒙骜夺取魏国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东北)、虚(今河南延津东)、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雍丘(今河南杞县)、山阳(今河南焦作东)等二十座城池,设置为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 ,时年约七十多岁。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