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济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07 16:44:5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 名:蒋济
字 号:字子通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楚国平阿
主要作品:《万机论》
主要成就:辅佐曹魏四代君王
官 职:太尉
爵 位:昌陵亭侯→都乡侯
谥 号:景
蒋济年轻时与胡质及朱绩在江淮一带名闻遐迩,曾任楚国计吏,后转任扬州别驾。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于赤壁之战中受挫,兵力大耗。孙权围合肥,曹操无力派大军前去救援。只派张喜带千骑,领汝南部队来解围。等候个多月后仍不见援军至,蒋济秘密告诉扬州刺史,诈称得到张喜的书信,步骑四万已经到达雩娄,应派遣主簿迎接张喜援军。即写书信遣三部使让他们把这消息告诉城中守将,一部入城,另外两部被敌军捉去,孙权信以为真,急忙放火退走,合肥得以保全。建安十四年(209年),蒋济出使谯县面见曹操,曹操为了防范孙权攻击,打算将淮南的民众内迁,便问蒋济:“昔日我于袁绍对峙于官渡,迁徙燕、白马的百姓,大家都没有逃跑,敌军也未敢掳掠。现在,我想迁徙淮南百姓,你觉得怎么样?”蒋济不同意徙民,说道:“当时我弱敌强,不迁徙必失。自从击败袁绍,北达柳城,南对江、汉,荆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别无他志。但百姓怀念旧土,不乐于迁徙,若闻此事必惧怕不安。”曹操不听,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江淮民众,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曹操乃因蒋济对徙民的见解而对其才能甚为欣赏,后来蒋济被使臣传到邺城,曹操见到蒋济后大笑自嘲道:“本来想让百姓们避难,结果反倒把他们全都赶跑了。”于是拜蒋济为丹阳太守。后曹操以温恢为扬州刺史,再次任命蒋济扬州别驾,更下令:“虽然贤良的季子宁愿舍弃国君之位而甘心为臣,但吴国总是必须要有君主来负责治理啊。现今你再次以别驾治理扬州,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当时有人诬告蒋济为叛变的主谋,曹操知道了指着以前的命令对左将军于禁、沛国相封仁等说:“蒋济怎么可能会做此事!如果真有此事,那么就是我看错人了。这一定是愚民作乱,希望引发争议罢了。”后任命蒋济为丞相主簿兼西曹属,与时任丞相主簿兼东曹属的司马懿共为丞相府的属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击败前往援救曹仁的庞德和于禁,并围困襄阳和樊城,一时锐不可挡。曹操见许昌与近荆州,有意让汉献帝从许昌迁都。蒋济和丞相军司马司马懿却劝阻:“于禁等为水所淹没,并非战败,这点小损失并没有对国家伤筋动骨。刘备、孙权,看似很亲近,其实内心并非如此,关羽得志,这必不是孙权希望看到的。可以派人游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再把江南割让给孙权,樊城之围自解。”曹操最后接纳,派人联络孙权。而孙权此时却主动请战,并命吕蒙袭取荆州,成功解襄樊之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蒋济任相国长史。同年曹丕称帝,蒋济出任东中郎将。蒋济请求留于朝中,上表《万机论》,曹丕称善,改任蒋济为散骑常侍。当时征南将军夏侯尚作为皇室近亲,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曹丕曾下诏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慧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夏侯尚得到诏命有生杀予夺之权,十分得意,就把诏书给蒋济看。后来蒋济入宫觐见,曹丕问:“卿所见天下的风俗教化如何?”蒋济答:“没有什么好的风俗,只是听到亡国之语罢了。”曹丕听了很生气,问蒋济原因。蒋济说:“‘作威作福’是《尚书》中明确告诫身为臣子不应该做的,‘天子无戏言’,古时的天子下诏都十分谨慎,希望陛下明察!”于是曹丕怒意全消,急忙遣人到夏侯尚那里取回之前的诏书。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兵分三路大举攻吴,蒋济与大将军曹仁率步骑数万负责向东线濡须口发起进攻,蒋济受命领兵向东攻取羡溪用以分散吴军,驻守濡须口的吴将朱桓中计,于是分兵驰援羡溪。曹仁随即率大军直扑濡须口。朱桓以城中仅余的五千人坚守不战。当时曹仁派其子曹泰督军攻城,另一面打算攻取朱桓的兵士妻儿所在的江中的沙州岛,蒋济知道后表示反对,认为吴军占据西岸,将战船列于上游,如果魏军进攻位于下游的沙州岛,无异于自取败亡危险。但曹仁不听,仍然命令部下进攻沙州岛,最终果然被击败,魏军临阵被溺及被斩者多达千余人。及后因有疫病而撤军。曹仁战后旋即逝世,蒋济授命为东中郎将,代领曹仁的军队。后来又被征召回朝,任为尚书。黄初六年(225年)冬季,曹丕亲自领水陆军队到广陵,临江阅兵,向东吴炫耀武力。身为扬州人的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更作《三州论》劝谏。但曹丕不听,最终战船数千都因河道结冰而停滞不能前进。有人建议将军队留在当地屯田驻守,蒋济又以当地东近大湖、北近淮河,当雨季水涨时容易被东吴军队掠夺屯田物资而反对。曹丕听从了蒋济的建议,因而撤离。这时,湖水有点枯竭,曹丕把所有的船都托付给了蒋济。战船本来排列在数百里中,蒋济让人凿了四五条河道,把船聚在了一起,预先做好土墩截断湖水,让船前后相接,湖水冲刷,将船只导入淮河中。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蒋济被赐爵关内侯。太和二年(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孙权责难,打算弃吴降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被其所诱,率兵进攻皖城。蒋济认为曹休这次深入东吴,与东吴精兵对抗,而且驻守上游的吴将朱然会从后袭击,建议不要出兵;但曹休还是继续前进。及后吴军在安陆一带频繁出没,蒋济见吴军虽然示形于西,实际上却有东进围歼曹休之势,又建议快派援兵援救曹休。曹叡遂令豫州刺史贾逵率所部东进与曹休合军一处。不久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率九万余人伏击,魏军战败,丢弃大量军需品后撤,并被吴军追至夹石,在夹石遇到贾逵的援军才阻住了吴军的追击,不至于全军覆没。事后,蒋济被升迁为中护军。中护军一职虽位不比上卿,但职权颇重,除了在军中总统诸将,执掌禁卫外,另有负责选任武官的权力。据《魏略》记载,蒋济为护军时,难以止住人们争先恐后地行赂,于是利用此职权之便大肆谋取私利,故当时民间有歌谣说:“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意为军官想要担任牙门将这样的军职,必须送护军蒋济一千匹帛;就算是百人督的这种低级军官,也需要五百匹帛。司马懿素来与蒋济关系融洽,有一次他与蒋济闲谈时便以此事相问,蒋济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解释,于是开玩笑说:“洛阳京城中的商品价格贵,少一钱也买不到啊。”遂相对欢笑。当时,魏朝皇帝为了不大权旁落于朝臣,因此集权独揽,设立中书省掌管机要,担任中书监、中书令职位的中书省官员作为皇帝近臣,因为受到信任而大权在握,被称为“专任”。蒋济上疏魏明帝,大意为:古往今来大臣权力太重则国家就要危亡,帝王和身边侍臣太过亲近则容易受蒙蔽。前朝大臣专权,引发内外动乱。如今陛下亲理朝政,大权不轻易授予朝臣,而让中书近臣掌握国家机要。但左右近侍之臣未必贤于朝中大臣,而便辟逢迎却是他们所长。陛下要光大武帝、文帝的基业,事事亲为,然而即使身为人君也难以独揽天下所有事务,始终还要贤臣的辅佐,所以应该挑选品行优秀的贤良为官,不应使圣明之朝有专权的近臣官吏挟制内外。”魏明帝下诏嘉奖,诏曰:“刚直的大臣,是君王所倚仗的。蒋济文武全才,做事勤勉,尽心尽力,每有军国大事,总有奏议,忠诚奋发,我十分看重他。”蒋济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太和六年(232年),曹叡遣殇夷将军田豫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循陆路,一起进攻盘踞辽东的公孙渊,蒋济却认为:“但凡不是意欲吞并本朝的敌国,不是反叛本朝的臣子,都不宜随便征伐。如果攻而不克,是逼其为反贼。所以说‘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虎狼挡住道路,不要急着去消灭狐狸。先除掉大害,小害自然就会停止)就算攻克其地,他的百姓不足以强国,他的财产不足以富国,若一旦失败,却又徒招公孙渊的怨恨。”曹叡不听,还是派田豫等进攻,最后确实没有太大的收获。景初元年(237年),外战频繁,内修宫室,百姓抱怨的甚多,且粮食连年歉收。蒋济上疏:“陛下应该光大基业,还没到高枕无忧之时。现在虽然有十二州,但百姓的数量,也就是汉朝时的一个州郡而已。现今吴、蜀未除,士兵在边疆,且耕且战,积怨多年。今应停止空耗民力,让他们不必那么疲惫。想要成为大有作为的君主,必体恤下边的百姓。勾践鼓励妇女多生胎儿以备国用,燕昭王体恤百姓的疾病才得以复仇,所以能以弱燕让强齐臣服,羸弱的越国最终灭到强大的吴国。今二敌不灭,他们却总来侵略我们,若不陛下不能除去吴、蜀,日后定会受到后人所指责。不过以陛下的雄略,放下其他的事,专心讨贼,臣以为这必不是什么难事。”又说:“沉浸于房事,对陛下的身体有害,那些还没有册封身份的宫女还是都分给大臣吧。”曹叡降诏:“若不是护军,我听不到这么好的意见。”景初二年(238年),曹叡命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征讨辽东,公孙渊听说魏军来袭,又对孙权称臣,求兵救援。曹叡问蒋济:“孙权会出兵救辽东么?”蒋济说:“孙权知道此战他得不到什么好处,且深入救援是他力所不及的,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援助则无济于事。就算孙权的子侄在危急时刻,他都犹然不动,更何况是往日给过他耻辱的异域之人了!现在他往外声张此事,乃其诡计。杳渚之间,距离公孙渊还远,若前方大军相持,不能迅速解决,以孙权程度不深的谋略,或许会以轻兵掩袭也说不定。”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驾崩,齐王曹芳即位,蒋济转为领军将军,进封昌陵亭侯。太尉司马懿晋升太傅后,蒋济又升迁为太尉。当时,曹爽专权,曹爽党羽丁谧、邓飏等人经常轻易更改法度,蒋济上疏:“今吴、蜀未灭,将士征战在外已数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贫苦。国家的法度,唯有济世之才编改纲法流于后世,岂是平庸之辈可改之?最终不仅无益于治理国家,还损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将各尽其职,那样国家才可以太平祥瑞。”但曹爽集团专行乱政如故,蒋济于是与韬光养晦的司马懿等暗中谋划准备推翻曹爽。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乘曹爽兄弟与曹芳到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发动高平陵政变,以太后下诏的名义宣布罢免大将军曹爽等人的职务,蒋济亦跟随司马懿驻屯洛水浮桥。其间大司农桓范出城投奔曹爽,蒋济说:“智囊往矣。”司马懿则认为曹爽必不会用桓范之计。蒋济又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最终曹爽自愿交出权力,被软禁于府邸,但随后即被司马懿指控谋反,曹爽被诛灭三族,司马懿开始掌控朝中大权。蒋济因功进封都乡侯,食邑700户。蒋济上书拒绝封赏(《世说新语》认为蒋济本来只是想罢免曹爽,且向曹爽保证过“惟免官而已”,但不料司马懿却趁机大开杀戒。因为觉得对曹爽失信,颇为自责,不愿接受封赏),但不被准许。同年四月丙子(十九)日(5月18日)发病去世,谥景侯。
李儒
本 名:李儒字 号:字文优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司隶左冯翊郃阳 主要成就:鸩杀少帝,助卓为虐 李儒,字文优(《曹全碑》记载博士李儒《后汉纪》亦有记载博士李儒,两[阅读]
傅佥
本 名:傅佥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义阳去世时间:263年父 亲:傅肜职 位:关中都督结 局:魏国攻伐蜀汉时,兵败战死 傅佥(约218年——263年),义阳(治今湖北枣阳)人,傅肜之[阅读]
刘放
中文名:刘放别 名:子弃国 籍:曹魏民 族:汉族出生地:涿郡方城(今河北固安)职 业:大臣主要成就:与孙资掌机要达三十年余年官 职:骠骑将军、中书监封 爵:方城侯谥 号:敬侯 刘放是汉[阅读]
杜畿
中文名:杜畿别 名:杜伯侯国 籍:曹魏民 族:汉族出生地:雍州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职 业:官吏、将领主要成就:其政绩“常为天下最”官 职:护羌校尉、西平太守、尚书仆射封 爵:丰乐亭侯[阅读]
杜恕
本 名:杜恕字 号:字务伯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雍州京兆杜陵主要作品:《体论》《兴性论》职 业:官员官 职:幽州刺史、建威将军封 爵:丰乐亭侯 杜恕于太和年间(22[阅读]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