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滔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14 20:07:1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姓名:黄滔
字:文江
出生地: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主要作品:《黄御史集》
时代:唐朝→后梁
民族:汉人
主要成就: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
职业:文学家

简介
《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有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即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潘湖翁黄仁颖(福建省方志委主编《福建历代状元》有载,黄滔次孙,黄珦次子、黄仁愿之弟)居晋江潘湖;黄公度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居莆田东里;榜眼宰相1人即宋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科木待问榜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官至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宰相)黄洽居福州候官(今属福清与闽候交界处)东里;尚书1人即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黄绾居浙江紫霄山樊川江北东里;历代解元出身的14人。
生平
黄滔出身贫寒,志向远大。他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东峰书堂(今广化寺旁)苦学,唐咸通十三年(872)北上长安求取功名,由于无人引荐屡试不第,直到唐乾宁二年(895)才考中进士。其时藩镇割据,政局动荡,朝廷无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黄滔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一年后,宦官刘季述作乱,黄滔避乱回闽。
唐天复元年(901)起,黄滔应主持闽政的王审知征聘并得到重用,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历时八年。他长期辅佐王审知治理闽地,使这一方土地成为唐季乱世间较为安定的区域。其时北方战乱,中原名士李洵、韩偓等人纷纷来闽依附王审知,黄滔应命与文士以礼相待、和诗论文,使闽地文风大振,他还把闽人自唐高祖武德至昭宗天枯近300年间写下的诗作辑录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这是福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可惜散佚于乱世。黄滔晚年离福州回莆定居。
成就及荣誉
黄滔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前人评价其文章“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洪迈《黄御史集》序),唐天复二年(902),王审知修筑福州城,在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像镇守城池,命黄滔撰《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碑文长达2000多字,骈散间行,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堪称碑记中的珍品。洪迈称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南宋诗人杨万里则言:“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公之诗尤奇”。所谓“有贞元、长庆风概”,是指黄滔的诗风与白居易、刘禹锡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中唐诗风相近。所谓“御史公之诗尤奇”,指的是黄滔的诗与时人相比出类拔萃。《全唐诗》收黄滔诗3卷近200首。黄滔的辞赋也很有名,前人称其赋“雄新隽永”,誉为“一时绝调”。
黄滔祠堂的荣耀不仅仅属于黄滔,也属于他的子孙。据统计,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仅仅留在故乡的子孙,就有进士94人,其中包括状元1人,解元出身的14人。品树虽然消失了,但东里黄氏一族仍然蓬勃兴旺。黄滔的后裔不仅人丁兴旺,而且科甲蝉联,世代簪缨,成为闽中最为显赫的文化大族。这种现象,用明代国立大学校长李时勉的话是,神僧之言,既是又不是,黄氏祖先有德,故神僧有所示;黄氏的子孙秉承祖德,故能繁荣昌盛。
-
-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