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韩麟春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10 16:03:2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韩麟春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

出生日期:1885

逝世日期:1931

  韩麟春(1885年—1931年),字芳宸,奉天省辽阳县(今属辽阳)人。历任北洋军军咨府参事,北洋军陆军次长,后补陆军中将,东三省兵工厂总办,镇威军第一军副军长,第二军军长,1927年6月18日安国军政府成立时,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授陆军上将。是年末因病去职。

  早期经历

  韩麟春青年时期刻苦好学,成绩斐然。1904年考取北京“练兵处”,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六期炮兵科毕业。1908年毕业回国任清政府陆军部军械科科员,后升为军械司司长,又由司长而升为陆军讲武堂教务长等职。旋任陆军部参事,驻美陆军武官。

  革命历程

  民国建立后,韩麟春在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任职,因发明“韩麟春式”步枪有功,被授予王位勋章,升任军咨府参事。1919年,他代表北洋政府赴欧洲考察军事,并代表陆军部任巴黎和会军事委员。1922年1月任陆军次长,后补陆军中将。1922年直奉战争后,韩投身奉军,被张作霖重用,任命为东三省兵工厂总办(督办为杨宇霆),掌握工厂的计划和管理工作大权。在他的管理下,该厂每年能制造大炮150多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弹60余万发、机关枪1000挺以上,迫击炮的数量也不少。该厂规模之大和生产能力之高居全国首位。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韩麟春任第1军副军长。战后,得到张作霖重用,接替杨宇霆为东三省兵工厂督办职务。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第一军副军长,第二军军长。曾作为张作霖代表赴广州与孙中山商讨奉孙联合反直事宜,任善后会议会员。1925年任东三省陆军训练处副监。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时,韩麟春任镇威军第4方面军军团长,与张学良的第3方面军组成联合军团,是奉军的主力。郭松龄反奉失败后,任第九军军长。1926年,任镇威军三、四方面军军团长。同年6月,被吴佩孚任命为将军府麟威将军,加陆军上将衔,韩通电拒受。同年11月,参加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的天津蔡园会议,授安国军陆军上将衔。韩麟春此时极受张作霖信任。1927年2月,与张学良等率军讨伐靳云鹗入豫,旋与武汉政府北伐军激战。3月12日,在对抗北伐前线,与张学良联名发表首倡弭兵的《张韩对时局通电》。6月18日安国军政府成立时,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是年末因病去职。1927年冬天,韩麟春突然中风。1931年病逝,享年46岁。

  • 张作相

    张作相

      中文名:张作相  别 名:张辅忱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奉天锦州府  出生日期:1881年(辛巳年)  逝世日期:1949年(己丑年)3月  职 业:国府国策顾问,吉林省[阅读]

  • 张学浚

    张学浚

      中文名:张学浚  出生日期:1922  逝世日期:1984  毕业院校:北京辅仁大学   张学浚(1922—1984),张作霖第六子,张学良的六弟,也为“寿夫人”所生。1922年出生,肄业于北京[阅读]

  • 张学森

    张学森

      中文名:张学森  出生日期:1920  逝世日期:1995   张学森是张作霖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十分淘气。八九岁时他见[1] 父亲及家中大人及客人每从仪门走过,仪门的卫兵总是立[阅读]

  • 张学曾

    张学曾

      中文名:张学曾  国 籍:中国  字 号:远卿  性 别:男   字远卿,张作霖第三子,曾留学英国、日本,二战后定居美国。因为长兄的关系,在联合国任职,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终生飘[阅读]

  • 吴佩孚

    吴佩孚

      中文名:吴佩孚   外文名:Wu Peifu   别 名:吴子玉、玉帅   国 籍:中华民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蓬莱   出生日期:1874年4月22日  [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