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汉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15 14:40:5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高本汉
外文名: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国 籍:瑞典
出生地:延雪平(Jönköping)
出生日期:1889.10.5
逝世日期:1978
职 业:汉学家
毕业院校:乌普萨拉大学
主要成就: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
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瑞典,1889—1978),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瑞典,1889—1978),哥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一生著述达百部之多,研究范围包括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和宗教。他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家族历史
1889年10月5日,高本汉出生于瑞典斯莫兰地区的延雪平(Jönköping),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高本汉弟兄三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安东(Lars Anton Natanael)为斯德哥尔摩《新闻日报》的主编,以后在哥本哈根任斯拉夫语言学教授。弟弟希亚尔马(Gustaff Hjalmar Teodor)为隆德大学罗马法教授,后任瑞典最高法院法官。
学习兴趣
高本汉从小就对方言感兴趣,学习过当地的几种方言。在中学学习期间,他用方言写了一些小说,并且对家乡的方言进行调查,他对中国的兴趣也是从中学开始的。
入学深造
1907年,高本汉进入乌普萨拉大学,主修俄语。他的恩师是斯拉夫语语言学家、方言学家伦德尔教授(J. A. Lundell),曾研制过一套拼写方言的语符,对历史语音学有过贡献,其人格和学术思想,后来对高本汉的影响很大。
1908年,高本汉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用方言记录的特韦塔和穆村民间故事》。1909年,他又发表了《瑞南与瑞中方言的分界线》一文,并附方言图一幅。1909年完成学士课程后,高本汉便到圣彼得堡,跟伊万诺夫教授(A. I. Ivanov)学习了两个月的基础汉语,后来他得到了一笔奖学金,于1910年3月起程来华。高本汉在中国逗留了两年,在奖学金已经用完的情况下,他靠在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教授法语和英语谋生。
中国游学
在中国期间,高本汉先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迅速掌握汉语口语和常用汉字,达到可以独立外出的程度,随后,他就列出详细的调查问题表,开始进行方言资料的收集与考证。1911年的中国正处于封建帝制崩溃、社会混乱的时期,他打扮成读书人的样子,带着仆人访问了北京、太原周围的许多地方,不仅收集到丰富的方言资料,还写了关于中国社会革命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一系列报道,寄回瑞典,刊登在《新闻日报》上。
高本汉努力收集材料,他竟能在中国进行二十四种方言的记录考察,这二十四种方言是:北京话、山西八种、甘肃三种、陕西三种、河南三种、南京方言(以上十九种属北方官话系统),还有代表吴方言的上海话、代表闽方言的福州话、代表粤方言的广州话以及汉语借字的日语、越南语读音。另外,他还根据已发表的材料,收集了其他九种方言的发音。
深入研究
1912年1月,高本汉返回欧洲之后,在伦敦学习了几个月;他研究了斯坦因从敦煌弄到的文物资料,随后到巴黎研读了两年(1912年9月—1914年4月) ,跟随著名的汉学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从事比较语言学研究。其间,他结识了伯希和教授(Paul Pelliot)和马伯乐教授(Henri Maspero),并经常与他们探讨、争论一些问题。争论促进了他对古汉语音韵系统的思考。高本汉还到莱比锡拜访过孔好古(August Conrady,1864—1926),到柏林拜访过缪勒(F·W·K·Mǜller,1863—1930)。
研究成就
1915年5月20日,二十五岁的高本汉获文学硕士学位。次日,也就是5月21日,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就任乌普萨拉大学汉学讲师。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为《中国音韵学研究》(Etudes sur la phonologiechinoise)中的一部分,即1—338页,发表在伦德尔主编的《东方研究文集》(Archives d’?tudes Orientales)第15卷上。因他的学位论文出色,铭文与美文学研究院1916年授予他斯坦尼斯拉斯·朱丽安奖金。
担任教授
1916年到1918年,高本汉在利丁厄(Lidinq?)的传教士学校中教授现代汉语。1918年,他被任命为哥德堡大学东亚语言学和文化教授,这是为他特别设立的职位,通过私人捐款资助的。他保持这个职位直到1939年。1922年3月到12月,高本汉第二次到中国旅行,其间还访问了日本,这是他最后一次在中国逗留。1931年到1936年,高本汉任哥德堡大学校长。1939年,高本汉任远东文物博物馆馆长兼东亚考古学教授,他任馆长兼教授直到1959年,达二十年之久。1945年当洛克菲勒基金会邀请他向斯堪的纳维亚汉学家讲课的时候,他宣布愿意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汉学,这项工作一直进行到1965年。此外,他还担任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长、瑞典皇家学院和丹麦皇家学院院士等职。
生平概括
高本汉一生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汉学家的工作。学术研究主要涉及汉语言学和考古学领域。他写了许多介绍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著作,这些书成了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大学汉语专业的教材。他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杰出的汉学研究者,在挪威、荷兰、丹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各大学任教。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