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登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18 10:55:5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陈妙登
别 名:陈贵妃,皇太妃,苍梧王太妃
国 籍:南朝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
职 业:南朝宋后妃
夫 君:宋明帝刘彧
儿 子:宋后废帝刘昱
容 貌:容质甚美

陈妙登,生卒年不详,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宋明帝刘彧的妃子,宋后废帝刘昱的生母。
陈妙登十二三岁时因貌美入宫,在显阳殿侍奉太后路惠男,未得宋孝武帝临幸,宋孝武帝把她赐给弟弟湘东王刘彧。后刘彧竟把陈妙登赐给侍臣李道儿。不久反悔又把她迎回宫中,生下儿子刘昱。民间传闻刘彧无生育能力,所以百姓都认为刘昱是李道儿之子。
泰始元年(465年),刘彧继位,是为宋明帝,封陈妙登为贵妃。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刘昱继位,尊陈妙登为皇太妃。升明元年(477年),刘昱被杀,太后王贞风将其追废为苍梧王,降封陈妙登为苍梧王太妃。
人物生平
貌美入宫
陈妙登是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其父陈金宝是位以屠宰为业的屠夫。当时宋孝武帝刘骏常常派尉负责到民间搜集寻访漂亮的女子。陈妙登的家在建康县境内,家中很贫穷,有草房两三间。宋孝武帝外出巡游,问尉说:“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旁边哪能有这种草房,必定是由于家中贫穷。”于是赐给三万贯钱,让陈妙登家盖瓦房。尉亲自把钱送到陈妙登家,家中人都不在,只有陈妙登在家,陈妙登当时十二三岁。尉见她容貌姿质很俊美,当即禀告宋孝武帝,于是把她迎进宫中。陈妙登入宫后,便留在显阳殿侍奉太后路惠男。经过两三年时间,陈妙登第二次被宋孝武帝召唤,但不被宠幸。路太后于是对宋孝武帝说到此事,宋孝武帝便把陈妙登赐给弟弟湘东王刘彧。
赐予他人
陈妙登开始时,还能得到刘彧的宠幸,大约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陈妙登又不再得到刘彧的宠爱,刘彧把她赐给侍臣李道儿。不久,刘彧反悔又把陈妙登迎回宫中,于大明七年(463年)生下儿子刘昱。起初民间传闻刘彧没有生育能力,所以民间百姓都说刘昱是李道儿的儿子。刘昱后来每次微服出巡时,都常称呼自己为李将军,或自称为李统。
封妃去世
泰始元年(465年)十二月,刘彧即皇帝位,是为宋明帝,封陈妙登为贵妃,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跟皇太子妃相同(《南史》作皇太子相同。
泰豫元年(472年)四月,宋明帝去世,刘昱即皇帝位,史称后废帝。同年七月,有关部门官员上奏,尊奉陈妙登为皇太妃,其车舆、冠服以及各种仪仗,完全按照晋孝武帝母亲李陵容的旧制度。设置家令一人。改诸国太妃的称号为太姬。陈妙登所居宫殿称为弘化。追赠陈妙登父亲陈金宝为散骑常侍,陈金宾妻子王氏为永世县成乐乡君。
升明元年(477年),刘昱被杀,皇太后王贞风下诏将刘昱追废为苍梧王,并降封陈妙登为苍梧王太妃。
王仲荦
中文名:王仲荦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浙江余姚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86年职 业:教授毕业院校:上海正风文学院主要成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代表作品:《魏[阅读]
刘子鸾
中文名称:刘子鸾外文名称:孝羽出生日期:456年逝世日期:465年母亲:殷淑仪 刘子鸾(456年-465年),南朝宋孝武帝 刘骏第八子,字孝羽,母为殷淑仪(实为南郡王刘义宣女,也就是刘骏堂妹)[阅读]
慕容绍宗
本 名:慕容绍宗字 号:字绍宗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鲜卑族出生地代:郡出生时间:501年去世时间:549年5月主要成就:擒获萧渊明,击破侯景官 职:尚书左仆射爵 位:燕郡公谥 号:景惠追 赠:尚[阅读]
袁齐妫
中文名称:袁齐妫国籍:中国(南朝宋)民族:汉族出生地:陈郡阳夏出生日期:405年逝世日期:440年职业:皇后谥号:元皇后 袁齐妫(405年-440年),陈郡阳夏人,左光禄大夫袁湛之女,南北朝时期[阅读]
-
- 古代斗鸡介绍:狸膏金距说斗鸡
- 斗鸡是风行全世界的一种源远流长的娱乐和赌博活动。人类的先民们在饲养家禽的过程中,发现了雄鸡好斗的本性,便逐渐有意挑选培育善斗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