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张择端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25 16:33:3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张择端

外文名:zhangzeduan

别 名:张正道

国 籍:宋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 业:画家

信 仰:儒教

主要成就:绘《清明上河图》

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等

所处年间:北宋宋徽宗年间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尚存争议)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人物生平

  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张择端,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85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第一个题跋者,金代人张著的跋文。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金人张著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图》后面写下的这85个字的跋文,距北宋灭亡仅五十八年,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惟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后世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依据皆源于这71个字。 金人张著的题跋确实是最有价值的史料,也是对张择端身世最权威的记载。张著本人也没有确切的生卒年记载,《中州集》卷七有这样的文字记载:“著,字仲扬,永安人。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名,召见应制,称旨,特恩授监御府书画。” 可知张著为《清明上河图》作跋,是在其进入金内府的前19年,当时张著应该比较年轻。

  张著的跋文中所记张择端和作品的介绍,是引自《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是最早著录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信息。可惜《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已失传,我们只能从张著的跋文中,知道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的一点情况,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才由此传名于后世。

  在没有其它可靠的、新的资料之前,我们也仅能从张著的这71个字题跋里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了

  • 宋徽宗

    宋徽宗

      中文名:赵佶   别名:宋徽宗,道君皇帝,昏德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082年11月2日   逝世日期:1135年6月4日   职业:皇帝、书画[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这位女神后来被道教所信奉,成了道教中著名的女仙。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