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应对船夫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27 10:43:0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纪晓岚是清朝的文学家,他天资聪敏,不仅是文中好手,诗中妙才,还是撰联作对的能者,民间就流传着许多他妙思巧对的故事。
一年秋天,纪晓岚奉旨去福建督学,途中经过南京,为长江拦阻,他只好下车乘船横渡过去。渡江时,他乘坐的是摇橹式的船,比较缓慢,远处一只帆船乘风而来,继而渐渐超越纪晓岚的船向前驶去。当帆船船夫得知那个摇橹船上坐的原来是朝廷命官、文人纪晓岚时,便有意要试试他的才能,于是他将自己船的速度放慢,等纪晓岚乘坐的那只船赶上来之后,写了一张纸条递了过去。纪晓岚接过纸条一看,原来是一个上联,让他对出下联。纸上所写的上联是: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此联语意双关。它嵌有两位古代名人的名字:“橹速”暗指三国谋略家“鲁肃”,“帆快”暗指西汉武将“樊哙”。这里是以谐音相同而暗喻的。而且这两位古人一文一武,联中又说“橹速”不如“帆快”,意为文的不如武的,也有讥讽纪晓岚之意。纪晓岚拿着纸条,连看几遍,一时也没有好的想法,一路上,他不停思索,最终也没有对出佳句。后来,到了福建贡院,他还在思考这个对句。在院试的大典上,彩旗飘拂,人头攒动,当宣布院试大典正式开始,浩大的音乐从四处鸣响起来,此时纪晓岚突然为音乐所触动,灵感急来,想起了该如何对船夫所给的那联,他不由自主地吟道: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这下联也暗嵌两个古时名人:“笛清”暗指宋代军事家“狄青”,“箫和”则暗指西汉政治家“萧何”。纪晓岚这个妙句,既与上联对得天衣无缝,又反驳了船夫对他“文的不如武的”的讽刺,对得工整绝妙,恰到好处。
【博闻馆】
传世英雄狄青
宋朝的时候,朝廷重文轻武,武将不受重视。士兵入伍的第一天,脸上就被刺上字。其中有一位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当上了宋代的最高军事长官,跻身于历史上最优秀的大将行列。这位士兵,就是狄青。
战场上,狄青非常勇猛,每次战斗,他都披散头发,戴上铜面具,身先士卒,勇猛冲杀,所向披靡,被西夏兵称为“天使”。
狄青的勇猛顽强,不仅为西夏人折服,也受到当时大臣们的赞赏。有一次,范仲淹见到狄青,交谈之后,大喜过望,认为狄青是少有的将才,特地送一部《左氏春秋》给他:“当大将的,如果不读书,那只不过是匹夫之勇!”从此以后,只要一有时间,狄青就刻苦读书,悉心研究兵书和史书,终于成为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杰出将领。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
-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 战国时,在青溪鬼谷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位隐士,真实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人称鬼谷子。相传他常去云梦山采不死药,不知是吃药对了门路,还是练功
-
- 詹天佑买马车
-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先后指挥了塘沽、天津间的铁路铺轨工程,完成了滦河大桥工程和著名的京张铁路工程。詹天佑一心想
-
- 范雎受袍
-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描绘的历史故事题材中,范雎受袍是艺术家所喜欢表现的,因情节有趣。画面表现为二人站立,中间放袍一人弯腰授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