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施耐庵与《水浒传》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11 22:48:5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关于施耐庵与《水浒传》的创作,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施耐庵小时候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翻阅了很多手抄话本。有一次,他看到了《张叔夜擒贼》的话本,写的都是梁山泊来江等一百零八人行侠仗义的故事。这本书把宋江等人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的行为写成了叛臣贼子。他心中愤愤不平,立志要为宋江等江湖豪客立传正名。

他觉得写作很容易,便动笔写了起来。刚一开头。便停住了笔。

故事有了,人物有了,但这一百零八人的相貌、性格怎么写,一个个故事怎么连结?他苦思冥想,还是茫无头绪。于是便离家出走,到江阴游学去了。

一天,他碰见了祝塘镇大宅里的员外徐麒,两人在茶馆里从日出谈到日落,话才刚开个头。于是,施耐庵便应邀到了徐员外家。

他请教了很多写作方面的问题,徐员外对答如流。他为了继续求教,便以教徐家两个公子为代价,暂住徐府。他每日里教完课程,便伏案写《江湖豪客传》。遇到难题便去请教徐员外。

《水浒传》里的好汉形象

《水浒传》里的好汉形象

施彦端在徐家庄东边的东林庵,开馆讲学。他对徐员外府里设庵感到费解,便问道:“徐兄庄院为何设庵,一副木儿、木槌又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徐员外笑道:“这庵原是老母脱俗之地。老母死后,请慧能和尚拜佛念经,超度祖宗亡灵。这慧能和尚非常虔诚,博学多才,一住便是三十多年,最后,学成游说,讲经说法,被请到五台山当了主持。”施耐庵听后很是感动,便提笔写了“耐庵”两个斗大的字,贴到门楣上面。《江湖豪客传》写好之后。

施耐庵辞别徐员外,便往钱塘县走去。在钱塘地面上,他便在酒楼茶肆讲《江湖豪客传》,很快,施耐庵的名字就传开了。他在钱塘靠讲书生活,靠听书来迪自己的创作。在结识的朋友当中,有个说书的唐老先生很有见地。他对施耐庵说:“施先生少年写书,令人敬佩,但要想书传后世,必须写好宋江等36人。这36人,你如果能找个好画家画出来,你再仔细琢磨,就能把人物写活写像。”施耐庵听后恍然大悟,上前施礼道:“请老先生再指教一二。”唐老先生笑道:“以《江湖豪客传》为名,就不如《忠义水浒传》有味啊!”施耐庵拍案叫绝。

一天晚上,他写到“宋江三打大名府”这回书时,大家都争着先看。施耐庵对大家说:“我就讲给各位听吧?”大家这才停住了争夺。他从“石秀跳楼劫法场”一直讲到“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讲得津津有味,大家听得入了神儿。当讲到“吴用兵分八路,杀进大名府”时,一个衙役便连呼:“杀得好!杀得好!”

刚巧,钱塘县令路过此地,听到喊声,大吃一惊,忙问:“杀得好,哪个杀得好?”公差回道: “老爷,一个姓施的在说《忠义水浒传》。”县令笑道:“老爷我要看看!”县令不看还好,一看大怒:“宣扬盗贼,诬蔑官府,煽动谋反,这还了得!快快与我拿下,打进死牢!”

施耐庵进了牢房,便想起了徐员外的话:“我这里有书信一封,危难时可逢凶化吉。”他撕开衣角,取出信件:“施兄:可写宋江被朝廷招安,帮助官府征讨流寇。只有如此,你才能命存书存。”施耐庵伏案写起了《水浒传》续集。

县令怒斥施耐庵:“你为何写反书?”

“老爷,我是以反写正,颂扬天子威镇四海。”

“何以见得?”

“才爷,请看这后五十回。”县令接过书稿,看了着,笑道:“写得好!写得好!……”

就这样,施耐庵被无罪释放,他的《水浒传》得以广泛流传。

上一篇:慈禧挖龙脉 下一篇:施耐庵不事二主 声明:施耐庵与《水浒传》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张仪为什么要戏弄楚王呢?又是怎么戏弄的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且看他施了什么计策助秦惠王离间齐、楚两国。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
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可是一旦不能判断而受到舆论的左右,就可能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齐威王不听信传言,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