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古代的男裙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6 12:28:1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说起裙子,现代人肯定都会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女性的专利。其实,裙子最初是男女同时穿的。 “裙字,本作“君,《说文解字》云:“裙,从巾或从衣,君声。《辞海》“裙字条下解释说:“古谓下裳,男女通用。也就是说,古时候人们把上衣叫“衣,把下衣叫“裳。而“裳就是裙子,不论男女,大家都是一样的。 裙子最初的产生应该是在原始社会。那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在用树叶或其他原料做衣服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往身上一围,最初的裙子就这样产生了。此时的裙子当然不会是女性的专利,而应该是男女通用的。史书上记载说,上古时代的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意思是说黄帝是身着男裙——“帬治理天下的。今陕西省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前的黄帝雕像身上穿的就是裙子。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古代的“上衣下裳制度,被视为最庄重、最正统的服装,就像现代人在庄重场合穿西服打领带一样。 商代人的服饰。上身的“衣,衣领开向右边,衣长到膝盖。下身的“裳长到足踝,并在腰部束一条宽边的腰带,腹前加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子形状的装饰物“麒,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蔽膝。到了很讲究雅致和礼仪的周代,人们开始把“裳的两片布合成一个圆筒。这个小小的改动使“裳比商代更为漂亮、雅观。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争霸,战争频繁,马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对于骑马的人来说,裙子就显得极不方便。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人们干脆把上衣和下裳合在一起,由过去从上下两截单独穿的“衣和“裳变成了上下一体。具体做法是,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后展开,布的右下角绕过双腿,从双腿前包到身子左侧,之后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样的方式裹到身子右侧,再用腰带束住,这就是风靡战国时代的“深衣,其形状颇有些像我们今天的连衣裙。 汉魏六朝时期,男人穿裙子的风气极为流行、时尚。《宋书·羊欣传》里记载说,羊欣从小就喜欢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深得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喜爱。羊欣l 2岁那一年,其父为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县令,王献之为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太守。这年夏天,羊欣“著新绢裙,昼寝。这时,王献之来到羊欣家拜访羊欣的父亲。临走时,王献之见羊欣穿的新裙子非常好看,一时兴起,“书‘裙’数幅而去。羊欣醒来后,按照王献之给他书写的几幅“裙字条幅练习书法,书法造诣“因此弥善。 《南史·儒林传》里还记载了一件趣事。有一次,南朝梁武帝在文德殿与张讥、袁定等人一起议论“乾坤二字的含意。梁武帝让群臣发表自己的看法,群臣怕自己的观点和皇帝不同引来杀身之祸,故“诸儒莫敢先。而张讥却整容而进,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且辞令温雅,“帝甚异之,赐蒂、襦、绢等,并说这是为了“表郷稽古之功。由此可见,皇帝赏赐男裙在当时是一种较高的荣誉。 在汉魏六朝的上层社会中,“帬屐少年非常流行,极为时髦。所谓“帬屐少年,就是贵族子弟以穿裙子和木屐为时尚。以至于后来人们常用“帬屐少年来比喻那些只注重衣服、装饰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如《北史·刑恋传》里记载说:“萧深藻是帬屐少年,未治政务等。 隋唐以后,男人开始不再穿裙子,但是,因为黄帝被公认为人文始祖,所以历代皇帝的服饰仍然采用“上衣下裳制,只不过外面加了件龙袍而已。普通老百姓则男以“袍为常服,而女则以“裙为常服。其实,无论是皇帝的“龙袍,还是普通百姓的“布袍,和最初的“裳,也就是裙子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赌书泼茶
- 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
-
- 范雎劝说秦昭王废宣太后
- 范雎做了秦国的客卿。几年以后,他与昭王的关系日益亲密。
-
- 范雎的反间计
-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