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三册 作者:彭怀仁 朝代:1994-11-01 专题:书籍

【方源】《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功用】①《注解伤寒论》:散热厚肠。②《中医方剂学》: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痢。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便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及噤口痢。现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性肝脓肿。

①《伤寒论》:热利下重,欲饮水者。②《金鉴》:厥阴下利,属于热者,下重,便脓血。③《伤寒今释》引《类聚方广义》:眼目郁热,赤肿阵痛,风泪不止。④《温病条辨》:噤口痢,热气上冲,肠中逆阻似闭,腹痛在下尤甚。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阿米巴性肝脓肿。

【宜忌】《千金翼》:忌肉、冷水。

【方论选录】①《伤寒来苏集》:四味皆苦寒除湿胜热之品也。白头翁临风偏静,长于驱风,盖脏腑之火,静则治,动则病,动则生风,风生热也。故取其静以镇之,秦皮木小而高,得清阳之气,佐白头翁以升阳,协连、柏而清火,此热利下重之宣剂。②《医方集解》: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澼;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利而厚肠,取其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③《金鉴》:厥阴下利,属于寒者,厥而不渴,下利清谷;属于热者,消渴下利,下利便脓血也。此热利下重,乃火郁湿蒸,秽气奔逼广肠,魄门重滞而难出,即《内经》所云:暴注下迫者是也。君白头翁,寒而苦辛;臣秦皮,寒而苦涩,寒能胜热,苦能燥湿,辛以散火之郁,涩以收下重之利也;佐黄连清上焦之火,则渴可止;使黄柏泻下焦之热,则利自除也。

【临证举例】①急性菌痢 《新中医药》(1957;9∶7):用白头翁汤治疗急性菌痢40例,痊愈37例,占92.5%,平均退热天数为1.5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为5.5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为5.8天,大便细菌培养转阴为4.3天。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②阿米巴痢疾 《千家妙方》:用本方煎服,每日一剂,治疗14例阿米巴痢疾,10例完全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连查大便2~3次,未再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4例好转(症状减轻,查大便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仍为阳性)。③急性结膜炎 《新中医》(1973;4∶23):陈某,男,11岁。眼睑肿胀,目睛赤痛,眵泪多。西医诊为急性结膜炎。曾用中西药治疗未效,病已10多天,眼睑高度红肿,形如荔枝,球结膜极度充血,视物模糊,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赤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肺之火俱盛,予白头翁30克,黄连5克,黄柏6克,秦皮10克以泻火解毒,服三剂,肿痛随即消除而愈。

【现代研究】抗菌作用 《四川中医》(1986;8∶4):用打孔法进行抗菌试验,本方中的各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均有抗菌作用。其中以黄连、秦皮抗菌作用最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方中如增大黄连用量,抑菌效力明显增大。白头翁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因而认为治疗阿米巴痢疾应加大白头翁的用量,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备考】《伤寒今释》引《类聚方广义》本方用法:治目赤肿痛,为洗蒸剂亦效。

上一篇:白头翁丸 下一篇:白头翁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