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肌散
【方源】《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组成】1号:红升丹60克 轻粉15克 乳没各4.5克 血竭4.5克 冰片1.5克
2号:红升丹60克 轻粉9克 乳没各9克 血竭9克 儿茶6克 煅石膏30克 煅龙骨30克 珍珠母30克 冰片3克
3号:红升丹60克 轻粉9克 乳、没各30克 血竭4.5克 儿茶9克 煅石膏30克 煅龙骨30克 珍珠母30克 冰片3克
4号:红升丹30克 乳没各30克 冰片1.5克 象皮18克 煅龙骨4.5克 珍珠母15克 血竭30克 儿茶30克 轻粉9克 煅石膏30克 海螵蛸4.5克
5号:珍珠母6克 象皮6克 血余炭6克 炉甘石9克 血竭6克 儿茶6克 煅石膏30克 冰片0.3克
【用法】1~5号均研极细末。临床应用时,当脓腐(坏死组织)量多而难以脱掉时,用去腐解毒力大的1~2号生肌散。脓腐已渐脱净时,改用3号生肌散。一旦腐肉已基本脱净时,用4号生肌散。若肉芽健康,且有上皮自创口边缘向内长出时,用5号生肌散。一般情况下,浅平的伤口,换药时先揭除敷料,用干脱脂棉擦净伤口周围(不用酒精棉球),然后再用干棉花蘸去分泌物。检视伤口,如伤口内坏死组织多而不易去除时,可撒用生肌散1~2号(用量不必过多,以在伤口表面薄薄覆盖一层即足),然后用涂有玉红膏的纱布盖好,粘膏固定。玉红膏的范围不要太大,只需略大于伤口即可,也不要涂得太厚。每1~3天换一次药。待坏死组织大部分清除后,就改用生肌散3号,外面仍包以玉红膏。坏死组织已脱净时,改用生肌散4号。当肉芽已明显长出,则改用生肌散5号,外面包以象皮膏。深在伤口,若伤口小而深时,揭除敷料后,同样用脱脂棉花擦净伤口周围,然后用探针卷少量棉花擦净深处的分泌物(进出探针时,要始终保持一个方向捻转)。最后取适当大小的一片棉花置于伤口外,将生肌散撒在棉花片上,用探针随捻随送进伤口内(要求棉花包裹在探针上,生肌散包在棉花中央,要求探针把棉花送到伤口深处顶端)。取出探针时,向相反的方向捻转,则棉花已形成一个药捻而脱离探针,轻轻抽出探针,棉捻则置留在伤口内,外面用玉红膏包扎粘牢。生肌散之应用按伤口坏死组织多少,伤口腔径大小,是否引流通畅来决定。坏死组织多,口腔径小,引流不畅用1~2号,反之,用3~4号,健康肉芽已长平可用5号。
【功用】去腐生肌,解毒长肉。
【主治】一切化脓性伤口与溃疡,硬红斑,变应性血管炎的溃疡,坏疽性脓皮病与褥疮等。
【方论选录】生肌散1~4号都是以具有“提毒去腐,生肌长肉”的红升丹为主药,配以轻粉杀虫祛炎,乳香、没药、血竭行气活血止痛,儿茶、煅石膏、煅龙骨止血、祛湿、敛疮,珍珠母益阴生肌,冰片透窍为引。生肌散5号是以珍珠母、象皮生肌长肉为主药,血余益阴生肌,煅石膏、炉甘石、血竭、儿茶祛湿敛疮,冰片为引。生肌散1号中红升丹含量为70%,2号中红升丹含量为50%,3号中红升丹含量为30%,4号中红升丹含量为10%。因此生肌散1号去腐解毒力量最大,2、3、4号递减。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