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富新书四十回
清嘉庆十四年己巳翰选楼刊本
【解题】:
不著撰人名氏。首嘉庆己已敏斋居士序,云“安和先生撰”。亦不知何人也。演雍正间广东番禺民凌、梁二姓公案。谓凌贵兴惑于风水之说,结怨戚串梁天来,纵火焚其室,死者七人。总督孔大鹏已系贵兴于狱,案未结,离任。府县官受赇,反其案,释凌。后天来叩阍鸣冤,上命大鹏往勘其案,始得昭雪云云。其云七尸八命,以天来弟君来妇方孕,亦遭焚死。又云九命者,以贵兴妻妹以谏贵兴不从乃愤而自尽也。按乾隆末东莞人欧苏作《蔼楼逸志》,其卷五“云开雪恨”一条,载此事甚详。云事起雍正五年丁未九月,至九年辛亥五月始得昭雪。所记年月确凿,当是实事。以勘小说,则事亦相同。唯小说孔大鹏,《逸志》只作孔公。小说云大鹏迁河督以去,《逸志》云升京堂。小说谓奉命肋狱者即孔,《逸志》谓勘狱者为巡抚鄂尔泰。小说谓狱定,斩二十六人,绞三人,流二人,徒七人,杖九人,并历举其名姓,《逸志》则谓斩八人,绞四人,军三人,流五人,徒十二人。小说凌贵兴,《逸志》作桂兴。(光绪《广州府志》作贵卿。)小说谓贵兴凌迟,其叔宗孔处斩,《逸志》谓二人在牢中得冥谴以死。小说地师马半仙入流犯,《逸志》作坐仙,云诸犯中唯此一人漏网。皆不免歧异。然小说所记词意鄙俚,往往可笑。其三十八回云;太师马齐系三朝元老。考《清国史·大臣传》齐雍正元年以大学士晋太保,非太师也。齐历相圣祖、世宗、高宗三朝,至乾隆四年始卒。并高宗朝数之,始得云三朝。雍正时亦不得有三朝之说。至总督姓孔,二书所同,疑即孔毓珣。考阮元《广东通志》卷四十四“职官”门,载两广总督孔毓珣曲阜人,雍正三年任,六年专辖广东。雍正一朝,广东总督别无孔姓,当即其人。《广东通志》二百五十五有孔毓珣传,云毓珣以雍正七年秋迁河道总督,未几卒于官。则小说言迁河督不误,而《逸志》言升京堂者非是。又《逸志》记奉命往勘狱者为巡抚鄂尔泰。考《广东通志》,是时巡抚为鄂弥达。鄂尔泰雍正六七年间任云贵广西总督,无任广东巡抚事。则《逸志》所记亦不免乖舛。盖二书成于乾隆末及嘉庆中,上距雍正中叶已六七十年,传闻均不免有误;而事则实有,非妄载也。唯凌桂兴穷凶极恶,孽由自作,以他书考之,则亦不尽然。光绪《广州府志》卷五十四“杂记”二引《粤小纪》云:“世传梁天来七尸八命事,皆诟罪于凌贵卿。而苏古侪珥赠贵卿子汉亭诗曰:九疑风雨暗崎岖,八节波涛险有馀。世路合裁《招隐赋》,俗情催广《绝交书》。传闻入市人成虎,亲见张弧鬼满车。旧约耦耕堂愿筑,平田龟坼又何如!”注云:“凌后人名扬藻,有答黄香石书,辨此事之诬尤详。”意者戚党交讧,所指贵卿事亦不免诬罔,及贵卿身得重辟,凡众所举谪者,皆似牢不可破,如郑鄤在明季事欤?此小说本名《警富新书》,后来石印本有题《孔公案》者,非其旧题。光绪末,南海人吴沃尧更取而重编之为三十六回,于情节有移动处,官吏姓名亦多臆改。苏珥字瑞一,顺德人,乾隆三年举人,笃学,诗有别趣,文与书称二绝。所著有《安舟遗稿》。《清国史·文苑传》有传附何梦瑶传。凌扬藻字誉钊,番禺人,诸生,学有根柢,亦工诗,著有《药洲诗略》、《药洲文略》。《清国史·文苑传》有传附谢兰生传。珥,雍正、乾隆间人,与凌贵卿同时;扬藻,嘉庆间人,即贵卿后裔。二人必非妄语者。其为贵卿辨诬之词,俟得其书,更详考之。
一九三四年稿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改订
-
- 卫青和皇后卫子夫为什么会随母姓?
- 最近王珞丹主演的《卫子夫》这部剧很受关注哈。关于卫青和卫子夫的姓氏,司马迁给出了一些史料,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大将军卫青者,平阳
-
- 吴起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吴起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杀妻求职!
- 杀妻求将的意思是: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含贬义。吴起为了取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