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营戈什哈制
在清代,锡伯营实行“戈什哈制”(跟丁制),规定每一领队大臣配有跟丁32名,总管16名,副总管12名,佐领4名,防御、骁骑校配二三名不等,服役期限为2-3年。跟丁服役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警卫、跑差等,但后来把耕种地亩、喂养家禽等一切杂役全都包揽下来,口粮亦须自带。服役期间,允许跟丁每月回家半个月,自理家务,但需要交纳“代役金”,因而更加重了丁的负担。实际上跟丁一旦轮上为官吏当戈什哈,就被他们束缚住手脚,丝毫没有人身自由。官兵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是相当严重的。随着清政府的腐败没落,各级官吏占有的戈什哈越来越多。并且还想出直接剥削戈什哈的方法,即取消戈什哈的徭役,以实物代替徭役。各级官吏,把他们的戈什哈每年旧历二月初一起,留2人为跟随外,其余准令自行谋生意,至十月初一止。总管由每一个戈什哈索取8个月的工资票银10两,小麦10斛(锡伯族的1斛为40公斤),高粱10斛,白大布2匹,皮鞋1双(缴代价),棉被半件(缴代价)。这样总管准令谋生意的14个跟丁共缴工资票银140两,小麦和高粱104斛,白大布28匹,皮鞋14双,棉被7件。在疏浚渠道时,抽派劳力不是按土地多少,而是按人口多少。这样,占土地多的封建官吏和地主所支出的劳力就少,吃亏的仍是占土地少、人口多的农民。而且,多数官吏和地主并非自己派劳力,而是以极少的钱和实物雇其他农民代役。这种残酷的剥削和繁重的徭役,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
- 雍正治贪
-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
-
-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 中国古代很少有才子佳人式的夫妻,真正的典范莫过于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书香门第,年轻的时候也相互仰慕,结婚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