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生卒】:343—413华言童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佛学家、翻译家。其先代本印度婆罗门族,世袭高位。其父鸠摩罗炎,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被迎为国师,后被逼与龟兹王妹耆婆结婚,生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7岁随母出家,从师小乘学高僧佛图舌弥,诵《阿毗昙》。9岁随母前往罽宾,从师般头达多,受学《杂藏》、《中阿含》、《长阿含》等,颇受赞赏,曾受罽宾王之请入宫,挫败外道论师。12岁随母回龟兹,中途停沙勒(今新疆喀什市)一年,自学《发智论》诸论等,沙勒王请讲《转法轮经》,声名大振。之后,他跟佛陀耶舍学法,诵习研究,博览印度《四韦陀》和五明诸论,乃至阴阳历算。又遇到莎车大乘名僧须利耶苏摩,听受《阿耨达经》,悟大乘诸法“缘起性空”之理,专研《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阐述般若中道思想的龙树大乘著作,完成了他从小乘向大乘信仰的转变。接着,他在温宿(今新疆乌什县)等地用大乘法理,折服小乘及外道大师,声誉日隆。龟兹王亲到温宿迎请罗什回龟兹,为王女等讲法。20岁在王宫受具足戒,从卑摩罗叉学习《十诵律》。在其母到印度罽宾之后,他住王新寺,寻得《放光般若经》披读。22岁时,龟兹王造金狮子法座,请罗什弘法,西域各地信徒闻法者众多。他在罽宾的老师般头达多也前来听法、皈依,称罗什为“大乘师”。从此,便开始了在西域各地二十余年的弘法生涯,推动大乘佛教在西域的兴盛。43岁时(386年)吕光破龟兹后被带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市),达15年之久,被迫破戒,而无所宣化。58岁(401年)被姚兴礼请到长安,尊为国师。后住逍遥园西明阁,开始了长达12年的译经活动,共译经30余部三百余卷,并注释《金刚经》、《维摩经》,著《实相论》2卷,还有与名僧慧远等人的书信释答《大乘大义章》18章。他摒弃旧译经典格义比附之弊,对大乘经、律、论进行了较系统而纯正的翻译,开辟了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新纪元,与唐玄奘、义净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翻译家。他首先系统地弘扬龙树大乘空宗,阐发中道,开启了中国三论宗及其他宗派如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及日本日莲宗等的产生、成立。他还培养了众多弟子,有四圣八俊十哲,其中僧肇是三论元祖,道生是涅槃之圣,僧导、僧嵩是成实之始。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