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甘肃青海的哈萨克族返回新疆
迁居甘肃的哈萨克族常因草场和耕地问题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甘肃省国民党政府因此多次下令要他们迁回新疆。1946年,三区方面的代表也一再建议新疆联合省政府设法遣返甘肃的哈萨克族。艾林郡王的妻子,迪化专员哈德万也提出了这方面的主张,于是,省政府预先做好了在镇西(今新疆巴里坤县)等地的安置安排,派人与甘肃省政府进行了协商,然后于1947年起,逐渐被遣返新疆。其详细情况是:(1)住牧于酒泉玉门的穆华德利大队长一部1736人,于1947年2月返回新疆。(2)住牧于祁连山内“八个家”裕固族牧区的702人,于1947年3月返回新疆。(3)住牧于青海共和县、都兰县的2482人,于1947年12月返回新疆。(4)驻牧于张掖、酒泉的2000人,于1948年春天返回新疆。这一年多时间里,共有6500人返回新疆,被安置在镇西、伊吾、木垒、奇台等县。截至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从甘肃和青海共遣返哈萨克族约2万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