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泰淳
【介绍】:
日本战后派文学作家。生于东京潮泉寺寺院。父亲是潮泉寺住持。高中时,几乎不去上课,每天在图书馆看书,常阅读《红楼梦》、胡适和鲁迅的作品。1931年入东京帝大中国文学科,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33年,他与竹内好等人创设中国文学研究会,翌年,发行会刊《中国文学月报》。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被征召入伍,派往中国战场,目睹了战火焚烧下的悲惨景象。他痛楚地感到:身为中国文学研究者,明知中国民众受日本军国主义践踏之苦,自己却作为侵略军的成员而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是无法忍受的耻辱。在这种痛苦体验支配下,他写出了处女作《司马迁》(1943)。从中记述了负着重辱苦熬人生的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世界以自况。战后,发表了《审判》(1947)、《蝮的后裔》(1947)、《风媒花》(1952)、《畸形人》(1950)等基于自己战争中的体验和败战后体验的作品,广泛触及了政治与文学、善与恶、性等问题。其后,发表了许多重要评论,如评论集《人,文学,思考》(1954)生动地论述了自己的文学观、人生观、历史观。1955年之后,根据北海道旅行的见闻,以在北海道广漠森林和湖泊世界中,走向灭绝的虾夷族人的生活为素材,写出长篇小说《森林和湖泊的祭典》(1955)。此后,以创作长篇为主。代表性作品有《花和花环》(1960)、《秋风秋雨愁煞人》(1967)、《富士》(1967)等。他的作品,大多以自身体验为依据,却完全不同于私小说,具有战后派小说特点。其规模之宏大、表现人内在阴暗的深刻性,在战后派作家中也是突出的。他常常将人物置于社会的巨大背景之下,不仅描写事物“怎么样”,更追究其“为什么?”,从而带来“发自实,引至虚”的效果。他的作品,流露着”诸行无常”的哲学观点。
-
- 古代赌博花会介绍:“无人不道看花回”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是唐人刘禹锡的《赠看花诸君子》诗,它辛辣地讽刺了“二王八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