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堡,约翰·奥古斯特

书籍: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 作者:赵乐甡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生卒】:1849—1912

【介绍】:

瑞典戏剧家,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作家。生于斯特哥尔摩的一个船舶经纪人的家庭。他的母亲是这个家庭的仆人。斯特林堡从小受社会歧视,生活极其艰苦。1867年入乌普萨拉大学,其间曾几度辍学。他当过小学教师、报社记者、演员、化学实验员等,后在皇家图书馆当管理员。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写过一个剧本《被放逐者》,反映冰岛神话时期父女二人在宗教问题上的信仰冲突,曾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不但受到召见,还得了一些赏赐。1879年他写的长篇小说《红房子》被认为是瑞典文学史第一部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1890年以后的七年中他陷入了经济上的困境,加上当权者对他的压制,他的几次婚姻的破裂,作家的后半生实际是处于一种半疯癫的状态。晚年,斯特林堡支持瑞典工人运动。工人组织为了保障他的生活,曾捐款四万余克朗救济他,表现了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他逝世后,晚年的居室辟为斯特林堡博物馆。

斯特林堡是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史上与易卜生齐名的伟大戏剧家。他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他早期的作品受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傅立叶思想的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思想和对于旧世界的叛逆与反抗精神,创作方法是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的。著名作品有《乌拉甫神父》(1872)、《红房子》(1879)、《新国家》(1882)。斯特林堡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一般的社会问题上,均持比较激进的观点,唯独对妇女问题是持比较保守的态度的。他的短篇小说集《结婚集》第1集,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进行了嘲笑,而且因为其中一段他曾受到法庭控告,虽然后来宣布无罪,但对他的打击却很大。《结婚集》第2集(1886)、长篇小说《狂人辩词》(1887-1888)、剧本《父亲》(1887)都表现了明显的歧视妇女的倾向。此时期的作品除上述,还有4卷本自传体长篇小说《女仆的儿子》(1886-1909),这一作品被认为是欧洲自然主义典范;剧本《在罗》、《朱丽小姐》(1888)、《债主》(1889)。1890年至世纪末,斯特林堡的生活与思想陷入了巨大的困顿中。他崇信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反理性哲学,用一种消极的态度看待人生,创作上也由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转向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代表作有《去大马士革》三部曲(1897-1904),这一剧本被认为欧洲最早的表现主义戏剧。此外尚有著名历史剧《古斯塔夫·瓦萍》(1899)等。后期作品显示了成熟的表现主义特色。1907年写的《鬼魂奏鸣曲》成为他的表现主义代表作的高峰。除此外,他这一时期还有剧本《伴侣》(1890)、《死魂舞》(1901)、《一出梦的戏剧》(1902)、《大路》(1909),中篇小说《在海边》(一译《岛民》,1890)等,《大路》是斯特林堡写的最后一部佳作。在瑞典1912-1921年出版了55卷本的《斯特林堡全集》,以后又出有《斯特林堡书信集》,1979年他的全集又重新修订出版。在瑞典还出了一部斯特林堡著作辞典。斯特林堡一生共写有62个剧本,60多部小说。晚年他还曾自学汉语,并写了一部学术著作《中国文字的起源》一书。这是他热爱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

斯特林堡的表现主义戏剧是怪诞离奇的;情节也诡谲突兀;形象有时异化为物(死尸),有时异化为非人(亡魂),他通过这些表现主义手段,描绘了一个疯人院一般的人类世界。他的创作的这些艺术特色,为表现主义思潮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也为表现主义作品定下了构思和表现的基调。

上一篇:斯坦因,葛屈露德 下一篇:思想剧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什么要把太监叫做公公呢?
为什么要把太监叫做公公呢?
太监公公是对太监的尊称,因为太监,特别是高级太监最接近皇帝,权势极大,最了解皇帝的心思,在朝为官者有些时候不得不依靠太监揣摩皇帝的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赵奢谏言遗书
赵奢谏言遗书
在中国古代,如犯了王法,不仅斩杀罪犯,而且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战国时的赵括,兵败长平,损兵四十五万,按律当满门抄斩,但全家却幸免祸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