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派
又称“内向新一代”。日本当代文学流派。本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在取得经济高度发展的巨大成果之后,出现了思想上的怀疑和混乱时期。人们为无法解释的社会和个人的矛盾感到困惑和不安,看不到人生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文学表现面临着新的危机。以往的文学形象已然过时,新的时代,要求文学者以新的主题,来表现现代人无可捉摸的生存状态和变幻莫测的时代,探求潜藏在动摇不定的时代意识之下的真正人生道路。
内向派,应这一时代要求而产生。1971年,内向派代表作家古井由吉的小说《杳子》(1970)获芥川文学奖。在这前后,以黑井千次等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文学阵营,以其执着地追求个人思想深层活动和作品费解为特征,称为“内向一代”。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后藤明生、阿部昭、小川国夫等作家和川村二郎、秋山骏、森川达也等评论家。
内向派主要特征是:一、将现实抽象化,以独特的角度,透视现代人的内在不安。常常将非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杂揉在一起,用神话替代历史的真实,不直接表现精神,主要表现肉体。将人物置于与“社会”、“公共”相对立的、能充分表现自我生理感受的“家”、“血缘”关系中,表现毫无意义的、孤独的城市生活者的人生。二、在时空关系处理上,舍弃了按时间线索展开情节的方法,而是在立体空间结构中,表现复杂多变的人生动态。三、在语言表现上,他们认为,眼前的现实与社会是矛盾的,用直抒社会问题的知识分子语言,不便于表现复杂的现实。主张用日常性的语言,表现普通人赤裸的人生感受。内向派作家写出了“无意义的人,在无意义的场所,毫无意义地存在着”这一生存状态,传达出了这一时代人们的普遍人生感受。
内向派作家决意潜进人的内在深层,在捕捉内在真实的同时表现外在现实。然而,由于过分潜入个体深层,却难以达到对现实的超越,所以,大多止于个人的咏叹。尔后,逐渐被写实性小说所代替。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
-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