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千次
【介绍】:
日本内向派主要作家。本名长部舜郎,生于东京中野。中学时期,爱好文学,耽读巴尔扎克、卡夫卡的作品,受战后派作家的影响。1955年,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入实业界,同时以黑井千次的笔名发表作品。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表的作品主要有《蓝色的工厂》(1958)、《机械装置No.1》(1958)、《在外侧》(1959)、《电视独立》(1960)、《冰冷的工厂》(1961)等,以工厂为舞台,用抽象的、非现实的手法,描写了集中管理的工厂中被剥夺了人性的、单纯而无反抗的人们。60年代末发表的作品《两个夜晚》(1963)、《神圣产业周》(1968)、《洞穴与天空》(1968)等作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写出了企图在现实存在中恢复自我的人物形象。其中《洞穴与天空》被评为芥川文学奖候补作。代表作《时间》(1969)获同年新人奖。他从此成为公认的实力派作家。其后的作品主题,主要是表现对现实不满,寻求新的人生感觉。这一主题,在童话式的、带象征色彩的小说《红色的树》(1970)中,表现为少年纯洁的憧憬;在《奔驰的家庭》(1970)中,通过一家人奔驰在夜幕之下的汽车里的活动,以反常的游乐形式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常常表现无目标的现实生活中的混沌和悲哀。后来的主要作品还有:《应该失去的日子》(1971)、《动摇的家》(1971)、《梦的场所》(1972)、《五月的巡礼》(1977)、短篇小说集《群栖》(1984),随笔集《我、他、非现实》(1973)等。其中《群栖》获谷崎润一郎奖。他的创作,受战后派,特别是野间宏影响很大。他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公司职员。他常常在横向社会与纵向历史的相交点上去表现人物。往往以社会为舞台,将人物置于工作中,在劳动场面中,表现出人们无目标的生活状态和内在的不安。他努力打破70年代以前文学不描写“现代人的内在矛盾”这一状况,揭示出工业生产社会中人的不正确生存方式,表现出对新的生存方式的探索和追求。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
-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且看他施了什么计策助秦惠王离间齐、楚两国。
-
- 「田忌赛马」的战略可以用博弈论解释吗?
- 没有真正意义上学过什么博弈论,只看过一两节耶鲁的公开课。我认为博弈论所面对的情形是不稳定的动态过程,每个决策方都可能临时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