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美好的日子》
“荒诞派戏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一部戏剧力作,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1961年上演。
这部戏剧是两幕剧。第一幕描写的是:刺眼的光芒下,无云的碧空和秃秃的平原上,枯黄的草地中间,一个叫维妮的老妇人,半截身子被小土丘埋在里面;维妮睁开眼睛便就对丈夫维利漫无边际地絮叨着;维妮赞美着“美好的日子”,梳理打扮,每天都用这老一套来消磨时光;而维利在小丘后边仅能露出头部,似在地洞里一般,懒得说话。第二幕描写的是:维妮仅能露出头部,脖子下都被土埋住了,只能用她自己的嘴和眼睛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维妮想说话,可没有人听她,只好“对自己倾诉内心的寂寞了”;她回忆“连自己都不明白,闹不清楚”的往事;最后唱起了一首轻佻的情歌。全剧在总也不能爬到一起的这对老夫妇的对望中结束。
作者通过对一对老夫妇梳头、刷牙、看发黄了的旧报纸、追忆自己也搞不清的往事等日常琐事的不厌其烦地重复的描写,反映了这对老夫妇悲惨的生活,概括了他们的凄凉境地。在死神迫近的时刻,人仅仅是以他们的习惯和本能麻木不仁地维持,无处不充满无聊、空虚、孤独和死亡的生活境地。维妮絮絮叨叨的赞美声和嘻笑声中,使人感受到的恰恰是十分浓烈的人生绝望,表达了一种人生毫无价值的虚无思想,曲折地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精神危机。维妮这个人物形象,是“赎生在这个世上的原罪”,确实是接近了“悲剧的净化高度”。这出戏剧一上演,便深受西方的欢迎。
这部戏剧在艺术上也很成功,展现了贝克特独特的艺术风格。戏剧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这正是作者创作理论的具体实践。“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这才是“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新天地”。全剧几乎只由维妮一个人的独白来组成。贝克特的布景、道具都极为简单,只有土丘、荒原,场面也较为狭窄,就是几个简单的、琐碎的日常小事不厌其烦地重复;景象悲惨恐怖,人在土丘里,土没到脖子,只能走向死亡。这就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面貌——战后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揭示出那里的一幅荒诞悖理的人生图景。这部戏剧,作者以小动作为主,却又规定得十分明确,以此来表现人物的空虚。此外,作者还用土丘埋住一位行将就木的老妇人来渲染全剧的悲剧气氛。
-
- 古代赌博“双陆”简介:智者的游戏
- 唐人刘盕的《隋唐嘉话》记载了这样一段趣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丹阳公主嫁给了河东世家薛万彻,这位薛驸马人虽勇武,但缺乏才 气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