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教育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防止问题发生的一种预先教育的形式。也是在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思想教育方法。目的在于把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任何思想问题的发生都表现为一个过程。在其开始阶段上,问题的暴露并不明显,或者只是一些思想苗头,还没有以行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抓住思想苗头,早做工作,防止思想问题的发展和矛盾的激化。预防教育的前提是正确预测对象的思想。人的思想变化和他的现实思想表现有着重要关系,因此,首先应以对象的现实思想为根据。思想落后、政治上摇摆的人如果不加正确的引导,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其次,应该以对象所处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为根据。环境影响是思想变化的外部条件,在一定环境影响下,人们可能改变原有的思想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青少年,由于思想基础不牢,世界观不成熟,容易受环境所左右。最后,以对象需要为根据。人们对需要的追求表现为思想动机。而需要的满足程度对人的思想和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之,预防教育要想收到实效,就一定要对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及时了解对象的思想活动。这样才能增强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做到有的放矢,把教育工作做在前头。

上一篇:预测法 下一篇:预防为主原则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