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华
振奋精神,使中华民族重新兴旺发达的口号。19世纪末,即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期间(1894-1900)提出。在这五六年间,几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呼喊。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了侵略步伐,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进行瓜分中国的罪恶活动。亡国的威胁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4年11月和1895年2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在其《章程》中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他们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且郑重宣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922页)在当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人心之所向,许多志士仁人,纷纷投身到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去。从此振兴中华成为促使人们从事革命事业的强大推动力。1981年胡耀邦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讲到台湾和祖国统一问题时说:“中山先生生前号召‘和平,奋斗,救中国’,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大声疾呼‘和平,奋斗,兴中国’呢?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千秋伟业,系乎一转念一反掌之间。”振兴中华的提出,不仅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而且现在成为激励人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口号。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