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该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和法律等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在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区分中,政治上层建筑基本上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人剥削人的经济制度,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自然发生的;而国家等强制性的机构,则是统治阶级为了保护一定的经济制度通过人们的意识自觉建立的。但是,政治上层建筑这种思想关系与政治、法律观点这种观念形态的思想关系不是等同的。恩格斯在讲到国家权力与氏族组织的不同时说:“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7页)。因此,可以把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叫做思想的“物质附属物”,可以把它看作是体现人们之间思想关系、意志关系的手段、中介和载体;但就它的来源说,归根到底由经济关系决定,是第二性的。一个特定的经济制度要能够存在、巩固和发展,不但需要强制性的政治上层建筑,把人们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秩序之内,而且需要意识形态的思想上层建筑来论证其合理性,所以,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一起构成完整的上层建筑体系。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蔺相如人物简介
-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