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
心理、思想意识的同义语。最初被理解为虚无飘渺、不生不灭的精神实体,活在人体之中,人死后,灵魂脱离人体躯壳而飘移,有的升天,有的下地狱,可借尸还魂,或被超度再转人世。灵魂不死的观念,产生于人类蒙昧时期。恩格斯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认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末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220页)。现代唯物主义者赋予灵魂以科学的内涵,把它理解为人的心理和思想意识。灵魂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灵魂(心理、思想)的器官;灵魂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灵魂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精神现象,离开人脑这个特殊物质和客观物质世界,灵魂就不复存在,灵魂不死的论断是违反科学的。人的灵魂是可以塑造的,人们通过各种教育(或自我修养),丑恶的灵魂可以转化为完美、善良的灵魂。人们常把给人以良知的教育者、思想政治工作者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
-
- 雍正与眼镜
-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
-
- 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故
- 范睢是魏国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爹娘勒紧裤腰带送他读了几年书,然后就周游列国到处找工作,漂泊数年一事无成之后回到了家乡魏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