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介绍】: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南宋的哲学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晚年徙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又主讲紫阳书院,故别称考亭,紫阳。他的学派被称为“闽学”。世人称他为朱文公。曾任秘阁修撰等职。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他以“理”为宇宙的根本,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朱子语类》)。“以本体言之,则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孟子或问》卷三)。“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他明确提出理先气后的说法,以理气论解说万物生长,物之所生,是理气相合。提出气中之理即“性”,认为人性至善,但表现时要受气的影响。论人性必兼论天命之性(又称“道心”)和气质之性(又称“人心”“人欲”),主张用天命之性主宰气质之性,存天理,灭人欲。他重视自我修养;提出“窒欲”的主张。他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共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把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都说成是“天理”。他从事教育50余年,强调“居敬穷理”的修养工夫,以“仁”为修养的最高境界。他的历史观是退化论,认为尧、舜、禹“天理流行”,充分体现出“王道”政治;此后“人欲横行”,表现为“霸道”政治。这种“天理退化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对自然科学也作过深入研究,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他的《四书集注》成为封建知识分子必读的教科书。他的博览群书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他的学说曾传到日本,在德川时代颇为流行。他的著作后人编有《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
- 历史揭秘 - 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
- 历史上的司马相如是一颗文坛巨星。他是“汉赋四大家”之首,创作了大批极有代表性的汉赋。当今社会中司马相如的赋除了仍受文学史研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
- 岳飞:南宋的抗金名将
-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他爱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他曾跟从名师周同学武艺,学了一手好箭法,并能左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