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亦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它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内在必然性。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一规律的内容和实质作了精辟的概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是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社会形式,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经常发展变化的,而生产关系则相对地比较稳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落后的生产关系最终必然会被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但是,生产关系决不只是消极地被动地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它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余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时候,就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同时,也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样才能避免机械唯物论,坚持辩证唯物论。在不同社会中,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情况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时候,由于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遭到他们的拼命反抗。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团结广大劳动人民,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上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它为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提供了可能。但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某些环节,某些方面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随着生产的发展,也会出现某些落后于生产力的情况。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断对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某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那种矛盾,它一般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这种矛盾的不断解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前景,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