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
唐代民间说唱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在汉魏六朝乐府、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新兴文体,主要保存在敦煌遗书内,是敦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文的突出特点是语言通俗,接近口语,有说有唱,韵白结合。内容主要分为讲唱佛经故事和非佛经故事。佛经故事有《维摩诘经变文》、《阿弥陀经变文》、《妙法莲花经变文》等,都是直接宣讲佛经经义,佛法无边的。在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中,还有一部分是直接讲唱佛经神变故事的,由佛经中的一个故事,挥洒成篇。如《降魔变文》、《目连救母变文》等。非佛经故事的变文主要是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内容为根据而创作的变文。著名的有《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等。变文的出现为后代的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前驱的作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一代名妓李师师究竟是为何宁可当妓女也不做皇妃
-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她的事迹在笔记野史、小说评话中多有记述。较早的可见张端义《贵耳集》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