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学
地方官学。宋乾德(963-968)间创建。明永乐中毁。洪熙初知县刘童重建。嘉靖十五年(1536)知县周谅相信术者“文事不振,气有隆替”之言,迁建于城东,越“十年不验”,士民愿复其旧,二十六年(1547)知县刘孔愚倡捐迁回原址,罗洪先作记。勉诸士学复其旧,不能“惟记诵辞章”,须“资进取,以振文事”。以太极、立诚、知儿、笃实为宗,“崇尚实学”。还须“始之以立志,终之以定力,不为知诱,不为势回,不为利疚,达而与民由之,穷则独行其道”,达到“与圣贤之所同”。明末毁于兵。清康熙二十年(1681)知县沈仁敷重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县詹尔廉大修,历时二年,费银二千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嫫母制造火药
- 这天早晨,嫫母早早地起来,就来到一个山洞里烧饭。她把柴禾架在火塘里,把盛了水的陶罐放在柴上面,就从一个小陶罐里取出保存的火种,吹呀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
-
- 杜甫死因探密: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