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语录
中国近代语录体兵书。蔡锷编辑。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蔡锷任云南新军协统,受镇统钟麟同委托,编“精神讲话”遂摘录曾国藩、胡林翼的论兵言论,分类编辑,并在每章后加以评语,以阐发编者的军事思想。全书共12章,1.4万余字,1917年由上海振武书局刊行。1924年,蒋介石将此书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定名为《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出版。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重印出版。该书前十章为治军问题,包括: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敢、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能耐劳苦,严明号令;练兵要严格,要做到“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娴熟其技术”。后两章为战略战术问题,包括:兵机、战守。讲究持重稳慎。主张“简练慎出”,无充分准备不轻言战。以“战挟全力,稳扎猛打”为特点,以全军、破敌为上,得土地、城池次之。以后发制人为主,又注重抢占险要以求先制;重视以主待客持久待变,提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战法上重奇正,认为“有正无奇,遇险而复;有奇无正,势极即阻”,注重“拊其背、冲其腰、抄其尾”。同时,备策应,防抄袭。防守上强调掌握重点,认为“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选择紧要必争之地,厚集兵力,不自处处设防。进攻时重机宜,必审敌情、地势,“以整攻散,以锐蹈瑕”,“临阵分枝,不嫌其散,先期合力,必求其厚”。行止重谨慎,每住必深沟高垒,坚不可拔;力戒贪小功而误大局。蔡锷编此书的目的在于厉兵秣马,驱逐帝国主义列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