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
【生卒】:1896—1943名澄,字云先;派名宗琇,又名秋荪;化名孙杰、徐杰、余杰;曾用名吴觉民、文光、徐国栋、任宣、蔡直。黄冈(今黄州市)人。1896年1月4日出生于一个教书兼务劳的小康家庭。1904年入陈氏族立私塾,后入县立黄州高小学堂。1912年入省立武昌第一中学。受其五哥陈树三(参加了辛亥武昌首义)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追求革命,曾表示:“我定要正直为人、为民众办事终生!”1915年入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善思辨,广交友,探讨改革教育、改造社会问题,常到校图书室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等书刊。“五四”运动爆发后,与恽代英、林育南积极组织武汉学生联合会,领导罢课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并随武汉学生参观团到南京、上海学习、交流学运经验。在上海结识董必武、李汉俊等,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苏俄革命,共商回汉兴学、办报,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开始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同年8月,任《大汉报》、《汉口新闻报》记者,并联络林育南等回黄冈农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1920年初,协助董必武创办武汉中学,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开展革命活动的据点,给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与董必武、刘伯垂、包惠僧、张国恩、郑凯卿、赵子健等七人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分管组织工作,主持成立了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底,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担任社长。1921年初,与恽代英、刘子通、黄负生等主办《武汉星期评论》,大造革命舆论。同年6月,陈和董必武被推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汉后成立中共武汉地区临时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工作。在湖北女师发展团员,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同年11月在《武汉星期评论》第33期《妇女运动》专栏上发表《赶快组织“女界联合会”》一文,指出“妇女运动是社会运动中很重要的运动”。同年冬,任中共武汉地区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与倪季端等创办共进中学。亲自到工人夜校讲课,了解工人情况,启发工人觉悟。1922年5月1日,在《武汉星期评论》增刊号上发表《“五一”底略史》,阐明“劳动者,就是世界底创造者,就是我们人类生活底维持者。”要求工人联合起来,反对“这样昏沉的中国”统治者。1923年2月1日,以武汉新闻记者身份参加郑州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与施洋、林祥谦等领导了京汉铁路的罢工斗争。“二七”惨案后被通缉。同年5月,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路矿俱乐部教育股副股长、窿外主任。同年6月,与林育南、项英等代表湖北共产党组织,前往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地方委员会委员,并任秘书长、委员长。1924年夏回汉,以高师附小教员身份掩护革命。同年9月,任中共武昌地方委员会委员长。在湖北城乡积极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工农群众运动。同时协助董必武组建国民党,为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同年12月在《中国青年》第59期上,发表《国民党底分析》一文,精辟地分析了国民党的阶级实质,为我党在统一战线内应该依靠谁、争取谁、反对谁提供了理论依据。1925年1月,与项英代表武昌地委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卅”惨案后,与董必武领导武汉各界举行万人的反帝爱国游行。同年7月,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组织部长。1926年7月至1927年6月,任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兼武昌地委书记。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这期间,他主办了北伐宣传训练班,领导群众,配合北伐军攻克武昌城;主编了中共湖北区委机关刊物《群众周刊》,发表了《湖北农工商学联合会成立之意义及其工作》、《审判陈刘诸逆》等文章,并先后在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工人运动讲习所、学生联合会冬令讲学会上,作《中国民族运动史》、《武汉社会状况》、《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实》等演讲,热情讴歌革命的群众运动,控诉帝国主义、大小军阀和蒋介石屠杀人民的罪行,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农工阶级利益”、“我们决不畏缩,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1927年4月,出席了在武昌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八一”南昌起义前夕,奉命到江西,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根据党中央指示,江西省委不公开活动,而是转入地下,配合南昌起义。1928年春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6月,任中共中央巡视员,先后两次去天津巡视顺直(今河北省)省委工作,帮助他们出版共产党内部刊物《出路》。他虽未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仍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任顺直省委宣传部长。1929年8月,奉命巡视青岛市委和满洲省委工作,组成山东临时省委,改组青岛市委。10月,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协助周恩来处理组织部日常事务。1930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9月,出席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会后,被派往沈阳,化名孙杰,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负责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12月7日,在哈尔滨遭逮捕,被判处4年徒刑。1932年7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返回上海。1933年2月,中央决定调他到苏区工作,取道香港进入瑞金,在中央党校工作。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央粮食人民委员等职。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他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苏区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1935年2月,奉命与谭震林率红二十四师一个营向闽西突围,右耳负伤被挂掉,坚持领导战斗。4月与张鼎丞部胜利会师。8月,与陈云等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被留在莫斯科参加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化名徐杰。1939年5月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17日被军阀盛世才监禁。在狱中,不断领导狱内、狱外的斗争,使敌阴谋受挫。1943年4-5月,他受尽了敌人昼夜连续的种种酷刑审讯,始终坚贞不屈,铁骨铮铮,拒绝在《脱党声明》上签字,并厉声斥骂盛世才,理直气壮地说:“中国共产党派我们这些同志来新疆帮助工作,我们没有做危害政府的事,没有违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我们在新疆做事都是光明正大的。”盛世才黔驴技穷,恼羞成怒,于1943年9月27日深夜,将他与毛泽民、林基路秘密杀害。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
-
-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