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
【生卒】:1907—1942原名吴绍镒,化名吴平。大悟人。1907年11月14日出生于一个旧职员家庭。父亲吴德秀为人正直,1913年在湖北督军公署服务,1926年解职,居武昌蛇山黄安学社,与董必武有深交。杨松10岁读完私塾,随父到武昌进小学读书。1926年毕业于武昌师大附中,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担任共青团领导工作。9月,为配合北伐军攻打武昌城,杨松同陈潭秋一起在武昌开展活动,组织革命分子炸毁桥梁,策动敌军倒戈,布置群众迎接北伐军进城。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参加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宣传部工作,担任《血光通讯社》编辑和记者,先后报道了叶挺独立团的胜利进军、汉口工人驱逐英帝国主义者、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占领上海、全国农民运动猛烈开展的消息。1927年1月由共青团中央介绍,赴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两年毕业后,续入研究院深造,并担任俄文翻译和政治经济学教员。在中山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他任翻译班党小组长,同吴玉章、林伯渠一起到莫斯科中国劳动共产主义大学开党员代表大会,与托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31年至1933年夏,调任海参崴太平洋职工工会中国部主任,并负责编辑《太平洋工人》杂志,显示出编辑和写作才能,后被调往莫斯科职工国际东方部工作,受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委托,负责管理满洲问题,在工作上给满洲省委以具体帮助和支持。1934年9月受党派遣,化名吴平,到环境恶劣的东三省作地方工作,任满洲省委巡视员及吉东特委书记等职,参与组织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和抗日联合军第五军,并纠正了军内的不良倾向。1935年9月,按照共产国际中央代表团的指示,秘密离开牡丹江市,再次到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央代表团工作。10月初,到海参崴参加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七军和哈东特委、下江特委、东满特委、南满特委。10月11日,又在海参崴主持召开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七军领导干部会议,研究贯彻党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以便组成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由杨松起草,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向关内军政领袖呼吁电》、《东北抗日联军为华北事变告东北同胞宣言》。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2月回到延安。10月,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代表,出席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他在延安,除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兼宣传科长职务处,还执教于马列学院。在处理日常公务及讲课之外,他还致力写作,著有《论民族》的专著,7万多字,在《解放》周报上连载;组编《今日苏联》一书,介绍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他还与邓力群合编了近百万字的《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1938年至1941年,杨松为《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文化》、《中国妇女》等刊物写了大量的时论、专论和翻译文章,仅见诸于《解放》、《八路军军政杂志》的就有25篇。1941年5月,党中央创办《解放日报》,调杨松任总编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杨松坚决捍卫“坚持抗战,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原则,接连撰写了《美国的罢工高潮》、《美国走向公开参战》、《评罗斯福炉边闲话与对记者谈话》、《评松冈谈话》、《地中海烽火与太平洋暗云》等社论。针对蒋介石妥协投降的逆流,还写了《晋南战役的教训》、《提防零星出卖》、《国民党缺少什么》等社论。杨松办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从黄昏到深夜,又从深夜到黎明。由于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的工作,加之营养条件极差,终于积劳过度,引起肺病复发。1942年1月底,病情加重,连续吐血,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垂危时,还充满着战胜病魔的信心,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对张闻天说:“我的病有好的希望,我准备用七八年时间和病魔战斗,病愈后还有几十年可以为党工作。”对于杨松的病,党中央十分关心,朱德、张闻天、关向应、蔡畅、贺龙等多次到医院探望,千方百计为其设法医治。毛泽东曾两次亲临医院探望,并拿出自己的稿费一百元给杨松买营养品。杨松终因病情严重,医治无效,于1942年11月23日逝世。追悼会上,放着毛泽东题写的挽词:“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詹天佑的家世,詹天佑的留学生涯
-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4月出生于广东南海乡间(今为三水市辖)一个世业茶叶出口生意的家庭。他的祖籍是安徽婴源,由他的祖、父两辈,从那
-
- 赵奢谏言遗书
- 在中国古代,如犯了王法,不仅斩杀罪犯,而且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战国时的赵括,兵败长平,损兵四十五万,按律当满门抄斩,但全家却幸免祸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