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
唐高宗永徽(650—655)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即为其任,睿宗景云二年(711)贺拔延嗣充河西节度使,始有此号。掌总军旅民政,专诛杀,外任之重,无与伦比;受职时赐双旌双节;辖区内各州刺史(太守)皆为其属,并兼所驻州之刺史(太守);亲王、宰相遥领,则以副大使知节度事。凡节度使必带中央官衔,最高者带同平章事,名为使相。玄宗天宝(742—756)初,沿边有九节度使。肃宗至德(756—758)以后,中原刺史亦所此号;节度使所辖地区多兼军号,如泽潞节度使号昭义军节度使;河北等地节度使拥兵自大,传位子孙或部将,不奉朝命,世为藩镇。五代设置更多,废置不常。北宋初犹有实任者,谓之归镇,总领所辖州郡行政大权,三品;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罢所领支郡,仅领本州府事,神宗元丰三年(1080)其带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者改为开府仪同三司,余者升从二品。辽如唐制,兼管军事、民政,称某州某军节度使。金朝诸节镇置一人,从三品,掌镇抚诸军防刺,总判本镇兵马之事,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置,崇祯十七年(1644)在北京改巡抚为之。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历史上的吕雉真是个黑心的女人吗?
- 吕雉吕雉生活的时代,妇女还完全束缚在“三从四德”的桎梏之中。那时的妇女一般还很少涉足政治。可是吕雉的权力欲望却是极端膨胀。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