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

书籍:高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大全 作者:雷扬, 欧阳占宝, 夏力安 朝代:2008-10-01 专题:书籍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在HPO的溶液中,c(H)>c(HPO)>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CO溶液中c(Na)>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的因素.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Cl②CHCOONH③)NHHSO,c(N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①>②.

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如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如在0.1mol·L的NHCl和0.1mol·L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在该溶液中,NH·HO的电离与的水解互相抑制,NH·HO电离因素大于的水解作用时,溶液呈碱性c(OH)>c(H)同时

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规律

1.电荷守恒规律

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但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也就是所谓的电荷守恒规律.如NaHCO溶液中存在着Na、H、HCO、、OH,但存在如下关系:

2.物料守恒规律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如KS溶液中S、HS都能水解,故S元素以S、HS、HS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

c(K)=2c(S)+2c(HS)+2c(HS).

例1 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弱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解析 酸和碱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有下列与反应的两种可能:(1)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但参与反应的是弱碱和强酸,生成强酸弱碱盐容易水解而显酸性.(2)酸和碱并没有恰好完全完全反应,反应以后酸有剩余,因而溶液显酸性.本题中的酸溶液H离子浓度只有1×10mol·L.如果此酸是强酸,它是完全电离的,可见它是一种稀溶液;如果是弱酸,因为它只有少部分电离,则弱酸的浓度可能较大.选项B是符合条件的答案,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这表明所用的是较浓的弱酸实际上是过量的.如果酸是强酸、碱是弱碱,按前分析,两者不可能是等浓度的,可判断选项C不对.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混合溶液呈酸性肯定不是从生成的盐水解而来的.

答 B.

例2 (2003·苏粤·18)将0.2mol·LHCN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HCN)

B.c(Na)>c(CN)

C.c(HCN)—c(CN)=c(OH)

D.c(HCN)+c(CN)=0.1mol·L

解析 0.2mol·LHCN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产生NaCN,溶液中最后有0.05mol·LHCN和0.05mol·LNaCN,根据电荷平衡c(Na)+c(H)=c(OH)+c(CN)和溶液呈碱性的条件,可得出c(Na)>c(CN)的结论;无论溶液如何混合,根据物料平衡可得出c(HCN)+c(CN)=0.1mol·L的结论.

答 BD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伯邑考为何不叫姬考 死后单单就变成兔子?
伯邑考为何不叫姬考 死后单单就变成兔子?
今日百科档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伯邑考为何不叫姬考 死后单单就变成兔子?众所周知,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的哥哥,这两个人一母
战神白起是芈月救下的狼孩?历史上魏冉才是白起伯乐
战神白起是芈月救下的狼孩?历史上魏冉才是白起伯乐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历史上芈月与白起没有交集 魏冉是白起的伯乐》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千古流传;与他们同一时代,秦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