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肝脓肿
一、概述
阿米巴肝炎和阿米巴肝脓肿合称阿米巴肝病,阿米巴肝脓肿是肠阿米巴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温、热带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特别常见。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地方在南方,一般农村高于城市,其中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在30~40岁。肠阿米巴病并发肝脓肿者占1.8%~20%,最高可达67%。
二、病因
溶组织阿米巴是人体惟一的致病型阿米巴,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染。但阿米巴包囊随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肠道,经过碱性肠液消化,包囊破裂,囊内虫体经过二次分裂变成8个滋养体,在机体或肠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时,阿米巴滋养体就可以经过肠壁的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肝脏,少数存活的滋养体在门静脉内迅速繁殖阻塞门静脉分支,造成肝组织局部坏死,加之阿米巴滋养体不断分泌溶组织酶,使变形的肝组织进一步坏死形成肝脓肿。
三、病理生理
阿米巴肝脓肿并非真性脓肿,而是阿米巴滋养体溶组织酶等引起的肝组织液化性坏死。多发生于肝右叶,早期为小的病灶,以后逐渐发展成一个单一的大脓腔,内含咖啡色半液性状态的果酱样液化坏死组织。脓肿分三层,外层早期为炎性肝细胞以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纤维膜,中间为间质,内层为脓液。在镜下,在坏死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较多的阿米巴滋养体以及少量单核细胞,炎症反应轻微。
四、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细菌性肝脓肿,但阿米巴肝脓肿的患者症状较轻微,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和肝肿大。一般无特征性表现,通常为原因未明的持续发热,其特点为徐渐起病而无寒战,一般为中等度的弛张热,在肝脓肿后期,体温可正常或低热。较大的肝右叶脓肿可出现右上腹部隆起,肋间隙爆满,局部皮肤水肿与压痛,肋间隙增宽。肝脏弥漫性肿大,边缘变钝,触痛明显。
五、诊断
1.有慢性痢疾病史,大便中查到阿米巴包囊、滋养体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看到结肠黏膜有溃疡面,自溃疡面上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2.有长期不规则发热,肝区疼痛,肝肿大伴压痛和叩击痛者。
3.B超检查可见肝右叶不均质的液性暗区,和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在超声定位穿刺中抽得果酱样无臭脓液,即可明确诊断。
4.血清学检查阿米巴抗体,阳性率在90%以上,且在感染后多年仍然为阳性。
5.诊断性治疗对于不能确诊而有高度怀疑本病者,可使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如治疗一周后临床症状改善,可确诊本病。
六、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阿米巴肝脓肿的5条诊断标准。
(1)肝脏肿大和触痛。
(2)右侧横膈抬高的X线证据。
(3)肝脓肿穿刺有阿米巴脓液。
(4)肝扫描有冷区。
(5)发热和多形核白细胞增多。
七、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起病急骤,临床症状明显,脓肿以多发为主,全身感染症状明显,鉴别要点如下表3—1。
表3—1 阿米巴性与细菌性肝脓肿鉴别要点
2.原发性肝癌 肝癌常有肝炎后肝硬化病史,肝脏质地硬,甲胎蛋白(AFP)高于正常,结合B超、CT等检查可资鉴别。
-
- [揭秘回族建筑]回族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回族民居五大特点简介
- 回族建筑特色图为回族建筑第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回民与我国汉族人杂居共处,大分散在全国各地。但由于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在居住上
-
- 卫青有几个儿子? 大汉朝卫青的后人今何在
- 卫青,他是汉朝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从一个小小的骑奴,最后成为了一个骠骑大将军,娶了当朝皇帝汉武帝的姐姐做妻子。那么,卫青他有几个儿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