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盐及其化学性质
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其主要化学性质有:
1.盐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的金属.如:
Fe+CuCl=Cu+FeCl
Hg+2AgNO=2Ag+Hg(NO)
其反应规律是必须位于金属活动顺序中前面的金属,才能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如:NaCO+HSO=NaSO+COOBa(NO)+HSO=BaSO
3.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是沉淀物),如:
CuSO+2NaOH=Cu(OH)SO
NaCO+Ca(OH)=CaCO=AgCl
NaCO+BaCl=BaCOB.Cu和OH
C.Fe和SOD.Ba和SO
【分析】 此题意思是讲每组的两个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可溶的,则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不可溶的则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答案 C.
例6 有A、B、C三种金属,把B、C分别放在稀硫酸中,B溶解,C不溶解;把C放在A的硝酸盐溶液中C的表面有A析出,这三种金属可能是( ).
A.Zn、Cu、Ag B.Ag、Zn、Cu
C.Cu、Hg、Ag D.Cu、Zn、Fe
【分析】 此题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可根据金属与酸、与盐溶液反应的一般规律来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依题意,把B、C分别放在稀HSO中,B溶解、C不溶解,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B排在H前,而C排在H后;把C放在A的硝酸盐溶液中C的表面有A析出,说明C能从A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C强于A.综合来看,A、B、C和H应符合下列顺序:B>H>C> A,符合该顺序的只有B.此题也可将选项一一代入原题中看哪一个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7 相同质量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能正确反映金属消耗量和产生氢气量之间关系的是下图图象中的( ).
A
B
C
【分析】 此题实际上是要分析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看谁生成的氢气多.可以设三种金属都是1克,根据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比较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也可以直接由各金属的质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关系式计算酸过量金属不足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然后比较.
此题为酸足量金属不足量.如果是酸不足量而金属有剩余,则各种金属与同质量的一种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
答案 B
例8 将四块锌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一会儿后,各自与原溶液相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AlClB.CuCl
C.AgNOD.FeCl
【分析】 从金属跟盐反应的规律可知,不能置换AlCl中的铝,而能置换CuCl中的铜,AgNO中的银,FeCl中的铁.锌的原子量比铜、铁的大,而比银的小,因此,在分别跟CuCl、AgNO、FeCl溶液反应时,锌溶解的质量大于析出的铜和铁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加,而锌跟硝酸银反应时,锌溶解的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故溶液的质量减轻了.
答案 C.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