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注意 1.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既存在数量关系(一半),又存在位置关系(平行).
2.三角形中已知边的中点时常添加中位线作为辅助线.
例1 已知:△ABC中,D、E、F分别是△ABC三边中点.
①AE是△ABC的__.
②DE是△ABC的__具有性质__、__.
③若△ABC周长10cm,则△DEF的周长__.
④图中平行四边形有__个
答 ①中线②中位线,DE∥AC,DE=1/2AC③5cm④3.
例2 一个三角形三边中点的连线围成三角形的周长是28,且原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比为4∶5∶5,则原三角形的三边边长分别是( ).
A.15,20,20 B.16,18,18
C.16,20,20 D.14,20,20
答 C.
[解析] 原三角形周长为56.因为三边之比为4∶5∶5,所以三边分别为56×4/14=16,56×5/14=20,56×5/14=20.
所以选C.
例3 如图,在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PR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线段EF的长(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少
C.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
答 C.
[解析] 虽然EF随点P的移动,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其长度不会改变,这是因为连接AR后,EF=1/2AR,而AR的长为定值,所以EF的长保持不变.
故应选C.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
- 邹忌为何能成功污蔑田忌谋反呢?
- 田氏齐国的第一任国君齐威王,在即位之后,文臣任用邹忌,武将任用田忌,一方面在国内进行改革,采纳百官建议,另一方面加强武备,多次击败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