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捭阖策

反應第二

书籍:捭阖策 作者: 朝代: 专题:鬼谷子书籍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罝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同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而驅之。其不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覆,觀其所託,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雌雄。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之所指,若羿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鍼;如舌之取蟠骨。其與人也微,其見人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上一篇:捭闔第一 下一篇:內揵第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淳于髡传
淳于髡传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