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婚权
指父母等其他家长有权决定并包办子女婚姻大事的权力。主婚权盛行于中国古代社会,封建伦理和法律都确认并赋予了家长对子女的婚姻享有主婚权,即婚姻的成立必须经过家长同意,尤其是男性的直系尊亲属,对其直系卑亲属有绝对的主婚权,社会和法律都承认家长的主婚权。西周时期周礼就对婚姻的成立作出规范,要求婚姻必须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建立的。男女婚配必须听从家长的安排,经过媒人周旋,婚姻当事人自己不能作主自己的婚姻。主婚人由父母等长辈血亲担任。唐代以前,主婚人由父母祖父母直系尊亲属担任。唐代以后扩大到其他亲属,即期亲尊长,伯叔父母、姑、兄、姐,也可为主婚人。家长既然享有子女的主婚权,同时相应地承担着婚姻的责任。《唐律·户婚》规定:“诸嫁娶违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若期亲尊长主婚者,主婚为首,男女为从。余亲主婚者,事由主婚,主婚为首男女为从;事由男女,男女为首主婚为从。其男女被逼,若年十八岁以下及在室之女,亦主婚独坐”。《明律·户律》规定:“凡嫁娶违律,若由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姊及外祖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余亲主婚者,事由主婚,主婚为首男女为从;事由男女,男女为首主婚为从”。由于婚姻涉及家族的延续,与家族利益相关,家族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婚姻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所以,家长享有的主婚权,对子女而言是家长的权利;对家族、社会及国家而言,主婚权又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如果违反法律,家长首先得承担责任。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
- 朱熹教子:儿要别人教
- 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有一天把儿子朱在叫到面前,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地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老待在家中是不行的,你应该离开我到外地访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