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
一国应他国的请求把在其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指控为罪犯或已判刑的人,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制度。引渡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的,主要涉及普通刑事犯罪的引渡。根据在引渡关系中国家主体地位的不同,引渡可以分为主动引渡和被动引渡。前者也叫请求引渡或由外引渡,指被请求国要求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被判刑的人引渡回国的活动;后者也叫被请求引渡或向外引渡,指被请求国向外国引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被判刑人的活动。根据被请求引渡者所处的刑事诉讼阶段的不同,引渡可分为诉讼引渡和执行引渡。前者所针对的是处于侦查、预审或审判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者针对的则是已被判处刑罚或正在服刑的被判刑人。引渡是一种国家行为,一国是否接受他国的引渡请求,除受引渡条约约束外,国家没有引渡义务,但有时出于友好或礼让也接受引渡要求。引渡条约通常为双边的,如1971年加拿大和美国之间、1972年英国和美国之间订立的引渡条约。多边条约则有1933年的《美洲国家间引渡条约》、1957年的《关于引渡的欧洲公约》等。根据有关引渡的条约、立法和实践,可要求引渡的国家为罪犯所属国、犯罪行为发生地国和受害国。当有数国为同一罪行或不同罪行请求引渡同一犯罪人时原则上被请求国有权决定接受哪一国的请求。有的条约规定犯罪发生地国有优先权。引渡的对象是一个被某国指控为犯罪的人,可以是请求国本国人,也可以是被请求引渡国的国民,但大多数国家拒绝引渡本国公民。在引渡问题上,一般应当遵守下列原则:(1)特定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请求国不得对被引渡者因发生在引渡之前而且不包含在引渡请求之中的罪行进行起诉、审判或执行刑罚,也不得因上述罪行在未经被请求国同意的情况下将被引渡者再引渡给第三国;(2)双重归罪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引渡请求所列举的行为必须根据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均构成犯罪,一般包括普通刑事犯罪和战争罪;(3)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这一原则也被称为“政治犯罪排除”,它允许被请求国将它认为具有政治特点的犯罪排除在引渡合作范围之外。政治犯不引渡,已成为国际惯例。宗教犯一般也不在引渡之列。一国向另一国引渡逃犯一般是根据请求而予以的协助。请求国只能就请求引渡时指控的罪名加以审判和处罪。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要离杀庆忌
-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在伍子青的引荐下结识了侠士专诸,利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作了吴王,即吴王阖间,但阖间总有一个心病未了,那就是王
-
- 雍正与眼镜
-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
-
-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