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刑
中国古代刑罚原则,反映了儒家思想,意为量刑定罪一定要慎重,对情有可原的罪犯要酌情从轻或赦免《尚书·舜典》:“惟刑之恤哉。”孔颖达疏:“忧念此刑,恐有滥失,欲使得中也。”唐、明、清律体现恤刑者,主要为慎杀戒斩,减少死罪,以加役流(明清律为充军流)代替;二死三流同为一减;加等时不加至死;准某罪论者,原则上罪止流三千里(明清律并杖一百);反坐、罪之、坐之、与同罪者,止于绞(明清律称与同罪者,罪至杖一百流三千里);以某罪论者,若某罪至死刑,则多免死而代以加役流(明清律为充军流)或减一等。此外,如老小、废疾及妇女犯罪、数罪俱发只从一重或一等科断等,亦皆从恤刑原则出发。至于审判中的虑囚、复奏等亦同此精神。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
-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
-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
-
- 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 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可是一旦不能判断而受到舆论的左右,就可能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齐威王不听信传言,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