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刑罚宽严之争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中国古代社会中,关于用刑应以严为原则,还是应以宽为原则的争论。这一争论在古代社会始终存在。争论的第一阶段,即先秦时期,主要是儒家法家的对立。儒家主张用刑应心存怜悯,以宽为本而济之以严。法家则主张以严为本,信赏必罚,重刑轻罪。法家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富国强兵。秦统治者接受了法家的主张,为政以严酷著称。汉至唐是争论的第二阶段。汉统治者接受了秦亡的教训,多主张宽政轻刑。认为以宽为本符合圣人之道,亦符合正统法律思想所提倡的原则。以宽为本,济之以严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但也有一些政治家、思想家持相反的观点,尤其是社会动荡之时,如东汉北朝时期,便有人主张严刑重罚,以拨乱反正。五代至清是争论的第三阶段。由于封建社会的日益衰败,统治者格外重视法律的威慑作用,朱熹提出的“以严为本”的主张虽遭到陈亮等人的反对,但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五代之后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的以严为本与先秦法家有所不同。他们强调的是用严刑为手段恢复“天理”,所谓明刑弼教。主张用刑以宽为本的理由是:(1)刑是统治者不得已而用之的手段。宽政轻刑是德政的标志。(2)断狱者应有恻隐之心,恤刑慎杀,给犯罪者以自新的机会。这样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主张用刑以严为本的理由是:(1)慎刑恤杀与宽政轻刑是不同的概念,只有严格执法,法律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刑罚手段虽然严酷,但目的却是为了维护天理,因而必须严格执行。(3)统治者的恻隐之心不应只施于犯人,而应以所有百姓为对象,而被犯罪所侵害者尤为值得怜悯。用刑以严为本才能体现出法律惩暴卫善的精神。刑罚宽严的争论,对封建立法的进步及用刑的准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刑罚化 下一篇:刑罚目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詹天佑买马车
詹天佑买马车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先后指挥了塘沽、天津间的铁路铺轨工程,完成了滦河大桥工程和著名的京张铁路工程。詹天佑一心想
庞涓轻敌,惨遭兵败?
庞涓轻敌,惨遭兵败?
周显王28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帅大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国国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去救韩国。
西门豹铲强扶弱
西门豹铲强扶弱
西门豹做官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磨坊,主人是一对夫妇。这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