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
通报缉拿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紧急措施。公安机关常用的一种侦查手段。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根据这一规定,通缉的对象必须是依法应当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正在服刑的罪犯越狱逃跑,或者是罪该逮捕但由于某种原因而采取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措施后逃跑的,也可以采取通缉措施。通缉令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其辖区范围内发布,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义务协助公安机关抓捕、扭送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