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期间
指权利人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保护其实体法权利(如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以民事诉讼法为例,现代各国民法诉讼时效制度,往往设有多种时效期间,例如普通时效期间、特别时效期间、长期时效期间。例如《法国民法典》所规定的普通时效时间为20年和10年,特别时效期间为5年、1年、6个月,长期时效期间为30年;《德国民法典》规定的普通时效期间为4年和2年,长期时效期间为30年;《日本民法典》规定的普通消灭时效期间债权为10年,所有权外的财产权为20年,特别消灭时效期间为5年、3年、2年和1年。上述国家民法典所规定的时效期间均较长,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时效期间过短于权利人不利。中国《民法通则》所规定的时效期间较短,其立法思想在于促使权利人尽快行使其权利,以利于加速社会经济流转。中国《民法通则》规定了三种时效期间,即普通时效期间为2年,特别时效期间为1年,另外规定了最长时效期间为20年。中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国《海商法》对海事诉讼时效也作了具体规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
- 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名话说的就是北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字面上意思是苏洵二十七岁了,才开始发
-
- 五子棋竟源自上古时期
- 棋具与围棋通用,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华人和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以及欧美一些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