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识别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国际私法名词。指判定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性质,确定联系因素,找出案件应适用的法律(即准据法)。德国法学家卡恩(Kahn)于1891年和法国法学家巴丹(Bartin)于1897年先后提出此概念。后来,这个问题受到各国法学家的重视和研究。识别是国际私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对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准据法的确定起着重大的作用。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进行识别,常常导致涉外民商事案件的解决得到不同的结果。识别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识别的依据,也就是根据哪一个国家的法律进行识别。法学家们为此曾经提出过各种方案。主要有按法院地法进行识别,按准据法进行识别与按比较法进行识别三种。按法院地法进行识别,主张除少数例外情况(如不动产的权利应由物之所在地法决定),识别应按法院地法进行。这种主张的主要理由是,法院地法在该地的法院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应该当家作主。按准据法进行识别的主张遭到一些法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识别本身就是确定准据法,在准据法尚未确定以前,就要按准据法进行识别,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按比较法进行识别的法学家主张从比较法的研究中,为识别提出一些普遍适用的一般原则,法院再根据这些原则进行识别。事实上,也没有这样普遍适用的一般原则。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现在除了物权按物之所在地法识别,作为联系因素的国籍按有关国家的国籍法进行识别,被各国普遍承认以外,在其他问题上,通常都是按照法院地法进行识别。20世纪50年代,美国法院曾经采取分割识别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洲国家出现了分两步识别的方法:第一步,按法院地法进行识别,如果导致适用外国法,那么,第二步,对案件再按有关的外国法进行识别。

上一篇:十款天条 下一篇:识别性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