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伦理道德和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源于先秦儒家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常关系。“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韩非曾从政治角度论述过“三纲”。他认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是天经地义的。三者关系理顺了天下就大治,理不顺,天下就大乱。西汉董仲舒用阴阳五行说对“三纲”进一步阐述。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妇符合阴阳之道。君、父、夫为阳,臣、子、妇为阴。阳尊阴卑,阳贵阴贱。作为阳的君、父、夫永远是作为阴的臣、子、妇的主宰,这是意的体现。“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孔颖达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列为“五常”。董仲舒认为“三纲”配以“五常”,用来教化人民,强化统治,能得到天神的保佑。汉唐以后,礼入于律,“三纲五常”思想不仅成为封建宗法伦理的核心,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立法、司法的根本指导原则。凡符合“三纲五常”的言行都是合法的,违背“三纲五常”的言行都是法律所制裁的。罪与非罪亦以“三纲五常”为准,并以违反“三纲五常”的程度来确定刑罚的轻重加减。“三纲五常”既是封建社会立法、司法的理论根据,又是封建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和珅在大清朝共有多少头衔?和珅的九个以“大”开头的头衔
- 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议政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可以参看《清史稿·和珅列传》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