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礼法之争
清末修律过程中发生的“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争论。礼教派坚持以礼教作为修律的指导思想,认为中国传统法律的条款、体例可变,但本质与精神不可变。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张之洞、劳乃宣。法理派主张吸收西法,而删除旧律中一些关于礼教方面的条文。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伍廷芳、沈家本。《新刑律草案》完成后,礼教派指责新草案中删除了有关礼教的条款,尤其是“无夫奸”、“子孙违反教令”在旧律中为重罪,而新草案却只字未提。他们要求礼律一贯,恢复旧律中的有关礼教条文。法理派对礼教派的指责给予了回击。他们认为“无夫奸”只是事关风化,而礼与刑自是两事,对“无夫奸”者应予以教育,而不是刑事惩罚。故“无夫奸”不必编入刑律中。礼教派认为法律与道德互为表里,礼与刑不可分割。中国与西方不同,礼为刑之本,中国制律必须以本国国情为基础,因此“无夫奸”必须编入刑律中。在“子孙违反教令”问题上,法理派认为此事属家庭教育范畴,“无关于刑事”。礼教派则认为:此事并非如此简单。中国自古便有“不孝之刑”,俄国刑法也有“呈送忤逆之条”。争论的结果是双方各自作出了妥协。《新刑律草案》改为《大清新刑律》,引进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和条款,有关礼教内容写入《暂时章程》中,亦作为正式立法颁行。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回族的别称是什么 回族叫回回民族的原因
-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万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