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平等
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来的一个口号,虽有其进步的一面,但也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的一面。无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平等可言,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民族平等。只有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民族平等这个口号才有了真实的彻底的革命内容,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在人类社会中,只有消灭了阶级,消灭了产生民族压迫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民族平等才能真正实现,而这只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后才能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平等,还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民族,不论大小,都处于同等的地位,每个民族都是与其他任何民族平等的。”中国一贯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维护者和实践者,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民族平等的口号,并把它确立为党的一项基本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宪法和法律把民族平等这一民族政策肯定下来。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1952年政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员享有平等权利的规定》。1954年宪法规定:中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一再强调要“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1982年宪法再次确认民族平等的政策,第4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对民族平等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